课件编号1242529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公开课课件(共4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5次 大小:7767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统编,PPT,46张,课件,开课,梦游天姥吟留别
  • cover
(课件网) 梦游天姥吟留别 印象李白(701———762) 读书和任侠时期(25岁前)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仗剑远游(42岁前)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长安三年(44岁)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再度漫游(到55岁) 身经战乱( 安史之乱 )      作 品 背 景     梦游天姥吟留别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形式--吟:诗体名称,多有悲愁慨叹之意, 属于歌行体 特点: 1、篇幅较多,容量大。 2、平仄没有近体诗那样严格。 3、用韵较灵活,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转一韵。 4、以七言为主,杂有长短句式。 内容--梦游天姥(梦游诗、游仙诗) 目的--留别: 是自己要走了,写诗赠给留在此地的朋友。 整体感知 读准字音,诵读全诗。 整 体 感 知 1、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2、填空(用原句回答) 入梦的原因是_____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_____ 诗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向朋友告别的? ———借“梦游天姥”及抒发梦后感慨的方式 填 空: 入梦的原因是: 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 “忽魂悸以魄动,…… 失向来之烟霞”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本诗的思路 入梦缘由———入梦———梦醒 探究第一部分 思考: 1.为何从“瀛洲”谈起?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思考: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明确:衬托,以虚衬实。 增添天姥山神话色彩, 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明确:五岳、赤城、天台。 衬托天姥山的高大雄伟。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描写天姥山的神奇和高大, --交待入梦之由 神奇 高大 天姥山的特点是什么? 自由阅读第一部分,争取背诵   第一部分背诵提示:   海……,烟……   越……,云……   天姥……,势拔……   天台……,对此…… 第二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注意以时间和地点为序,将几幅画面找出来,并点出这些画面的特点? 月夜剡溪清幽 白昼山中壮美 傍晚山中恐怖 梦游之旅 夜晚仙府欢乐 【说梦、赏梦】 从梦境的四幅画面入手,体会诗作的主要意境 意境的赏析思路: ①景———寻意象 ②境———组画面 ③情———品情感 示范: 月夜剡溪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意象:湖、月、影、溪水、猿声 特点:清幽 表述: (我因神奇的传说,而进入梦幻的世界。)那晚在月夜清光的朗照下,我飞度过明镜似的镜湖。皎洁的月色衬着我飞度的身影,伴我抵达剡溪。我降落在谢灵运当年歇息的地方,眼前清波荡漾,耳畔猿声清亮。这是一幅清丽恬静幽美的画面,诗人沉浸其中,充满愉悦神往。 表述要点:※景物、画面需突出特征 ※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 ※诗人的情感隐含在画面中要细心领会 明确:李白借谢灵运来写自己,也表达 了自己要效仿谢灵运寄情山水、鄙弃俗世。 思考:诗人为何提到“谢公”? 谢灵运是南朝时期著名的山水派诗人,他热衷政治仕途,但很不顺利;后来他干脆辞官,领着僮仆门生几百人游山玩水,以排遣政治上的不满。 白昼山中 登临所见: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意象:日出、天鸡、千岩、迷花 特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