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鱼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体验劳动的场景和参与活动的快乐,感受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2.通过聆听音乐和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热情豪迈的情绪。 3.能用明亮豪放的声音和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捕鱼歌》,体会劳动歌曲的风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用热情豪迈的声音和快乐的情绪演唱歌曲《捕鱼歌》。 2.教学难点:准确演唱带附点节奏的乐句,能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三.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1.师生互唱问好歌。 2.互动小游戏“我来比划你来猜”:教师做动作,请学生猜猜教师在做什么。 3.请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划船来到台湾岛,借助课件,介绍宝岛台湾的基本情况: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位于我国东南部,地理位置优越,四面环海,景色优美,农业、渔业、旅游业非常的兴盛,一直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中国的“宝岛”。在台湾岛上住着勤劳勇敢的高山族人民,今天学的这首歌就与高山族人出海捕鱼的劳动场面有关,它也是台湾的山地民谣。 (二)初听歌曲,感知情绪: 1.播放录音,初步聆听《捕鱼歌》。 2.引导学生听音乐,说说歌词里面唱到了什么画面,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联想人们捕鱼时是什么样的心情,讨论歌曲的情绪。(快乐、愉悦、幸福、豪迈等等) (三)学唱新歌,体验节奏: 1.出示歌词,请同学们把自己当做捕到大鱼的渔民,富有感情地齐读歌词。 2.老师范唱,学生评价。 3.师伴奏教唱,学生学唱第一段歌词。 4.出示第二段歌词,说说第二段歌词是什么?是什么时候发出的声音? 生:是劳动时发出的声音; 生:是捕鱼时的声音; 生:是鱼太大太沉了,把鱼背回家时候发出的声音; 认识劳动号子,引出衬词的概念。(板书:衬词)这些没有具体含义但却和歌曲密不可分的词语,有一个音乐术语,称之为“衬词”,在本首歌曲中是对劳动过程中的声音进行的一种模仿,是对劳动的一种生动的刻画。 5.学生熟悉歌词,师教唱第二段歌词。 6.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解决音准和节奏的问题。 (四)歌曲处理: 1.认识42拍,知道其强弱规律为|强 弱|,可以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示。 2.师出示节奏型,学生试拍。 × × | ×. × ××| × × | ×- ‖ (五)创编动作,游戏律动,: 1.根据歌词分句创编即兴动作,并为前奏加上口号(前奏:我们一起来捕鱼啦!好!) 2.生反馈,边唱边做划船、捕鱼等律动或表演,并完整演唱。 3.采用齐唱,互唱,师生接龙,生生接龙,分乐段唱等多种方式演唱。 (六)情感释放,回味音乐 1.引导学生说说课后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补充总结。(有努力就有收获;渔民不畏困难,勇敢无畏的精神。) 2.播放音乐,在快乐的歌声中离开音乐教室。 板书: 捕鱼歌 衬词 42拍 |强 弱| × × | ×. × ××| × × | ×-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