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17644

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2.2水分子的变化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6-0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9次 大小:206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分子
  • cover
《水分子的变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地位及作用 “水分子的变化”是鲁教版化学教材八年级第二单元第二节内容。 水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之一,也是中学化学反应发生的主要场所。教材通过分析学生原有知识,在水的三态变化中,水分子本身不变的实质,凸显学生对“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这一知识的认识,让学生在潜意识中与将要学习的知识形成对比。通过“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对两个变化微观实质进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在化学变化中,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而原子本身不发生变化,从而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为后面学习为元素、化学式、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知识的学习作一些铺垫,打下基础。通过对本节教材内容的学习,能更早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更有效的构建“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知识体系, (二)教材主要内容 本课题共包含四大内容:探究“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变化”,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分解反应。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接触到原子、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已经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认识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宏观本质区别,也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从微观的角度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知道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变,对宏观和微观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对物质的了解主要来源于生活,但缺乏对物质性质探究的方法和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水在直流电作用下可以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会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简单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 2、认识分解反应的基本类型; 3、会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水通电分解化学反应,初步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水的分解”实验的探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初步体会根据现象鉴别物质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物质的变化观,化学变化的能量观. 2、建立对化学变化分类的思想,以及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的方法,证明化学变化;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表示化学反应;分解反应。 教学难点:分析反应的微观表示,总结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教学过程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 水是生命之源! 水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人类对水的研究仍没有停留! 学生了解,思考水的重要性。 感受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引出“知识回顾”。 PPT展示水的各种形态的图片 4分钟 知识回顾 设问: 水的三种不同状态,同学们能够从图中找出哪些有关水分子的信息呢?请同学们相互讨论。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问题,回顾“分子的特点,物理变化中分子没变”知识,初步将宏观与微观相联系,与后面学习的“化学变化的实质”作对比。 PPT逐步展示问题及答案 导入课题 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水分子都如此一成不变的呢 展示在图片中的三位化学家是普利斯特利,卡文迪许,拉瓦锡,展示科学家发现水的故事与实验 如果给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学生预习,思考并讨论用什么方法验证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 使学生在潜意识中思考:水分子会如何变化?再次加深“化学是一门以试验为基础的科学”的学习理念。 PPT展示问题;板书课题和“水的分解” 新课讲解 水的分解 实验探究1.水的分解 介绍水电解器,强调“连接正负极的玻璃管”。 了解实验步骤。(提醒:认真观察,做好记录!) 分三组: 1、用仿真实验演示实验 2、观看水通电的教学视频 3、实际实验操作,打开电源,开始实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