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652889

【暑假专练】第12讲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基础班(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1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22188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教师,学生,基础,应用,暑假,一次方程
    第12讲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一 知识点1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日历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①审:审题,分析题中已知什么,求什么,明确各数量之间关系 ②设:设未知数(一般求什么,就设什么为) ③找: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意义的一个相等关系 ④列: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的代数式,进而列出方程 ⑤解:解所列出的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⑥答:检验所求解是否符合题意,写出答案(包括单位名称) 2、日历问题要清楚未知数与其左面的数、右面的数、上面的数、下面的数的数量关系 【典例】 1.如图是某月的日历表,在此日历表上可以用一个长方形圈出2×2个位置相邻的4个数,若圈出的4个数的和为52,则最大数与最小数的积为_____ 【方法总结】 1、明确各个数在日历中的位置关系,设较简单的数为未知数 2、依据未知数与其左面的数、右面的数、上面的数、下面的数的关系,表示其他位置的数 【随堂练习】 1.(2018 武汉)将正整数1至2018按一定规律排列如下表: 平移表中带阴影的方框,方框中三个数的和可能是(  ) A.2019 B.2018 C.2016 D.2013   2.(2018春 浦东新区期末)在如图的2018年6月份的月历表中,任意框出表中竖列上三个相邻的数,这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 A.72 B.69 C.51 D.27   3.(2017秋 市南区期末)如图,方格中的格子被填上了数,每一行、每一列以及两条对角线中所填的数字之和均相等,则x的值为(  ) A.39 B.13 C.14 D.9 知识点2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年龄问题 在年龄问题中,两个人的年龄差始终不变 【典例】 1.已知:派派的妈妈和派派今年共36岁,再过5年,派派的妈妈的年龄是派派年龄的4倍还大1岁,当派派的妈妈40岁时,派派的年龄为_____岁. 【方法总结】 1、在年龄问题中,两个人的年龄差始终不变 2、看清问题:是问谁的年龄?是现在的年龄还是几年前或几年后的年龄? 【随堂练习】 1.(2017秋 淮南期末)儿子今年12岁,父亲今年39岁,(  )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年龄的2倍. A.5年后 B.9年后 C.12年后 D.15年后   2.(2016秋 宝丰县期末)小丽今年13岁,她爸爸的年龄比她年龄的3倍小2岁,她爸爸的年龄是(  ) A.36 B.37 C.38 D.40 知识点3 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问题-行程问题 1、基本量、基本数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常用的相等关系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两地距离. 3、追及问题:寻找相等关系的方法有两种情况, (1)同地不同时出发:前者走的路程=追者走的路程; (2)同时不同地出发:前者走的路程+两者相距距离=追者走的路程 4、航行问题: (1)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2)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5、解题技巧:要熟练画线形示意图来表示数量关系 【典例】 1.A、B两地相距3千米,甲从A地出发步行到B地,乙从B地出发步行到A地,两人同时出发,20分钟后相遇,再过10分钟,甲所余路程为乙所余路程的2倍,求两人的速度. 【方法总结】 1、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2、相遇问题,要画线段图来表示和分析数量关系 该题的等量关系为:甲剩余路程=乙剩余路程×2,先用总路程、相遇时间表示出俩人的速度,再将各自的速度带入所列的等量关系中。遇到需要间接表示出来的量找准突破口是关键。 2.已知甲沿周长为300米的环形跑道上按逆时针方向跑步,速度为a米/秒,与此同时在甲后面100米的乙也沿该环形跑道按逆时针方向跑步,速度为3米/秒.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若a=5,求甲、乙两人第1次相遇的时间; (2)当t=50时,甲、乙两人第1次相遇,求a的值; 【方法总结】 1、环形跑道问题,首先判断谁的速度快,速度快的追击速度慢的,由此确定路程差和速度差 ,即可由“相遇时间=路程差÷速度差”确定相遇时间。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