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放马山歌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湖南文艺-出卷网-七年级音乐上第五单元《泥土的歌(一)》第一课时的内容,本单元编排的主要内容是汉族民歌中的“山歌”和“号子”。编者非常重视中国民歌的教学,凸显“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学中,着重让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体材形式。了解民歌具有紧贴人民生活、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感情真挚的特点。 学情分析 由于本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学生音乐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于民族音乐的认识较少。而书本当中给同学们介绍的泥土的歌离我们的生活较远,对于同学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不大贴近生活,所以本节课节选部分课本内容,并结合我们福安当地的民族音乐,让同学们感受身边的音乐,了解当地的民族音乐,更有利于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同学们热爱民族音乐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民歌的体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赏对比,能辨别山歌、劳动号子,并能简单概括其基本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通过民歌的学习,引导和培养同学们爱国爱乡爱民歌的情感。 教学重点 参与体验云南《放马山歌》,并了解家乡的民歌。 教学难点 1、能够初步分辨山歌、号子这两种民歌体裁 2、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教学方法 启发式、讨论式、引导式 课前准备 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师: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很特别的歌曲,大家猜一猜这是哪里的民歌?你们觉得这首歌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演唱呢?(教师演唱福安山歌《纱罗带调》。)师:同学们刚才老师演唱的歌曲大家知道是哪里的歌吗?适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演唱呢?(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想必都猜出来了吧,这是一首用福安话演唱的民歌,我们福安的茶叶远近闻名,在采茶的过程当中创作了这样的民歌,随着我们现在娱乐生活的丰富,这样的歌曲我们已经很少听到了。师: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演唱几首歌曲,同学们来猜一猜这是哪里的民歌?《阿里山的姑娘》、《高山岭顶一支旗》、《掀起了你的盖头来》等同学们,刚才老师给大家唱了这么多首民歌,大家一起来总结一下什么是民歌呢?(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民歌的体裁都有哪些呢?(民歌 的体裁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师: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一个地方的地理风貌,民族风俗,语言习惯也创造出带有浓浓当地泥土气息的音乐。我们又亲切的称它为“泥土的歌”。 聆听教师演唱《纱罗带调》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聆听各地民歌,感受体验各地不同的民歌的音乐风格。总结民歌的特点,并找出民歌都有哪些体裁 以福安山歌导入新课,让学生更有亲切感。引起学生对民歌的兴趣。教师演唱各地民歌,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音乐特色。并为新课的教学做准备。了解什么是民歌,及其体裁,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提前预习,了解本课要上的内容,并从课本中找出民歌的体裁,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导入新课———《泥土的歌(一)》 二、新课教学(一)山歌1、《放马山歌》(1)观看ppt,听赏全曲,并分析2、创设情境3、复听歌曲,并演唱4、总结山歌特点(二)号子《摇橹号子》1、听赏曲子2、创设情境即兴创编4、总结 山歌与劳动号子 这节课请大家紧跟老师的步伐,去感受不同的风景体验不一样音乐。彩云之南,是个美丽的地方,首先老师要带大家去风景秀丽的云南。《放马山歌》是一首具有云南民族特色的山歌听赏《放马山歌》并思考这首歌曲在什么样的情境下演唱最合适呢?这首歌曲的节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