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儿与少年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上册《花儿与少年》 【教学目标】 能初步了解“花儿”的特点;能听辨出乐曲的情绪、节拍、结构和主奏乐器;用律动和打击乐器配奏,想象出音乐所表现地画面。 用听、比、奏、舞等多种形式感受乐曲,主要两个主题在节怕、情绪、旋律、内容等方面的不同表现,体验《花儿与少年》独特的民歌韵味。 欣赏不同版本《花儿与少年》,进一步感受乐曲优美旋律和富有律动、明快的节奏,加强民族音乐的体验。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的情绪、节奏。 2、乐曲的律动表现和音乐表现。(运用乐器)。 3、欣赏不同的版本,体验音乐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分辨不同乐段的节拍,体会其情绪及旋律特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钢琴、手绢花、打击乐器:三角铁、碰铃、双响筒 【教学过程】 导入 首先老师播放阿宝演唱《花儿与少年》的视频。 介绍“花儿”的两层含义,《花儿与少年》根据《四季调》改编而成,引出课题(笛子独奏版《花儿与少年》) 介绍笛子的种类及运用,并拿出实物给同学展示。 二、感受全曲 师:欣赏的同时,思考这首乐曲有几个部分? 生:三个部分。 师:分段欣赏。 (一)“动一” 师:1、请同学跟琴用“la”模唱。 第一遍慢速,第二遍稍快,说一说情绪上的变化。 2、我们不仅要会唱,还要会动,老师给这段旋律加了动作,请同学们模仿一下,一会请同学上台展示一下。 3、小组讨论:想象一下姑娘小伙们在一起是一幅怎样的场景? (二)“敲二” 师:姑娘小伙们彼此熟悉以后,在大草原上席地而坐,唱起来了优美的歌曲,我们来听一听第二段在情绪上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欣赏第二段,说一说和第一段的不同) 师:我给你们准备了几样小乐器,让我们来给这美妙的音乐加一点装饰。(分别教学生每样该如何运用病注意强弱) (跟音乐加上乐器伴奏) (三)“舞三” 师:乐曲到了第三部分,姑娘小伙们的性子又发生了转变,这有些手绢花,我想看看同学能如何巧妙地运用。 (自由讨论舞蹈动作) 师:老师给你们也带来了一段《花儿与少年》的回族舞蹈,请大家欣赏借鉴一下。 师:下面请同学们跟着音乐来跳一跳,可以借鉴视频里的动作,也可以用自己想的动作。 师:那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 第一段:轻快、活泼地 (A) 第二段:流畅、如歌地 (B) 第三段:轻快、活泼地 (C) (A') 师:第三段重复了哪段旋律?(C替换成A') 这样的形式我们称为三段式结构。 师:请同学们做一道选择题。 (最后完整聆听笛子独奏曲并加上已学的动作、乐器和舞蹈) 三、拓展 师:我们今天完整地鉴赏了笛子独奏版的《花儿与少年》,可仍然觉得意犹未尽,所以我又找到了女子十二乐坊版本的和大家一起分享,请你们竖起耳朵仔细感受一下这个版本和我们今天所学的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个版本? 生:——— 总结: 今天我们欣赏了青海这首著名的《花儿与少年》,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多经典动听的民歌,它们就像珍珠一样散落在我们周围,等待你们去发现,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这样的民歌下次与我分享,好吗?今天的音乐课就到这里了。同学们再见! 台北盐场小学 刘宴冰 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