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813701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必修2 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教案(表格版教案)

日期:2025-05-08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94次 大小:9914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案,高中,3.1DNA,教学,遗传物质,要的
  • cover
课堂教学技能实训·生物 教案 教学内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材分析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新课程必修2 《遗传与进化》第3章第1节。学习本节内容既是对前两章的遗传的细胞基础、基因的有关知识作本质性的讲解,同时是本章学习DNA分子的结构、复制和遗传效应的必备基础知识,是遗传学从细胞水平转向分子水平的关键节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知识层面,第一,通过前两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有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染色体的化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第二,学生已经学过了核酸的结构,但对DNA分子的结构认识感觉陌生难懂,不能将DNA分子的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相联系。思维层面,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够完善,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说出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②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阐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事实运用归纳与概括、分析与比较等方法阐释生命现象的科学思维能力; ②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②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的关键设计思路。 2. 教学难点: (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设计思路 1.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不再需要灌输性的知识,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科学史的实验恰好可以提供这一机会。 2.在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转化因子”的分析过程是重点内容,因此首先采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其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其次,四组小鼠实验对照充分发挥学生基于生物学事实阐明生命现象的能力,从个别到普遍,从特殊到一般。 3.在艾弗里的实验中,不采取一般形式的先介绍实验,再从实验中提取信息的方法,而是承接格里菲斯实验,渗透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4.从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三组科学家实验中,层层递进,使学生体会到科学是在不断发现、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实验材料的选取、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科学发展都具有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1.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播放动画;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老鼠及其幼崽图片,提出“龙生龙,风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一俗语,提问:到底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呢?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问作为遗传物质可能要具备哪些特点? 介绍认知冲突,DNA和蛋白质都可能是遗传物质的观点。在20实际早期,人们普遍认为遗传物质是DNA还是蛋白质呢? 继续追问;同学们认为在这两种物质中,究竟哪一种是遗传物质呢 学生产生疑惑,仔细观察图片,猜想组成生物体的物质。 学生回答:结构比较稳定;具有储存遗传信息的能力;能够自我复制。 分析当时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原因:组成DNA的脱氧核苷酸只有4种而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有20种,蛋白质的多样性.很容易和生物的多样性相联系。 学生认真听讲,根据DNA和蛋白质的特性思考其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并阐述自我观点。 通过图片和常见的俗语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和概括信息的能力。 将学生带入到早期遗传物质的探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