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限时集训(六) 1.D [F1中mm占1/8,雌配子m占1/2,则只有雄配子m占1/4才符合题意,所以最终雌配子M∶m=1∶1,雄配子M占3/4,m占1/4,M∶m=3∶1,推测出M∶m=1∶1/3,而原来雄配子中M∶m=1∶1,所以含m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A正确;Mm作父本时会有部分m配子致死,作母本时m配子不致死,因此,基因型为Mm和mm的植株正反交,则后代表型比例不同,B正确;含m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雌配子M∶m=1∶1,雄配子M∶m=3∶1,则F1中MM∶Mm=3∶4,则F1的显性性状个体中能稳定遗传的MM所占比例为3/7,C正确;含m的雄配子中有2/3的花粉致死,雌配子M∶m=1∶1,雄配子M∶m=3∶1,F1基因型及比例为MM∶Mm∶mm=3∶4∶1,则自交后代中mm为1/2×1/8+1/8=3/16,性状分离比为13∶3,D错误。] 2.D [基因型为TTgg的栽培稻和基因型为ttGG的野生稻杂交获得F1,将F1自交时发现,某种花粉(占总配子数1/4)发育不正常导致不能受精,说明F1能产生4种配子,故T/t和G/g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基因型为TTgg的栽培稻和基因型为ttGG的野生稻杂交获得F1,F1基因型为TtGg,其产生的花粉基因型为1/4TG、1/4Tg、1/4tG、1/4tg,发现有1/4花粉发育不正常,T或G基因能表达对花粉发育重要的蛋白质,t和g基因无法表达有功能的蛋白质,则可知基因型为tg的花粉发育不正常,B正确;F1自交,雌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1/4TG、1/4Tg、1/4tG、1/4tg,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1/3TG、1/3Tg、1/3tG,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1/12TTGG、2/12TtGG、2/12TTGg、3/12TtGg、1/12TTgg、1/12Ttgg、1/12ttGg、 1/12ttGG,这些后代花粉发育全部正常的个体是1/12TTGG、2/12TtGG、2/12TTGg、1/12TTgg、1/12ttGG,占比为7/12,C正确;据电泳图分析,已知图中①②个体的所有花粉发育完全正常,说明图中自上而下第一条条带代表t,第二条条带代表T,第三条条带代表G,第四条条带代表g,即①基因型为TtGG,②基因型为TTGg,则③④⑤⑥基因型依次为ttGg、TtGg、TTGG、Ttgg,则花粉正常发育数量最少的是③⑥,D错误。] 3.B [甲和乙杂交,F1都为抗性,F2出现了13∶3,说明有一个单显性为非抗性,即甲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或AABB),符合题目都为纯合子,且抗性性状均由一对基因控制,根据甲和丙杂交,F1都是抗性,F2比例为15∶1,推知双隐性为非抗性,设丙的抗性基因为C,则甲的基因型为AABBcc,乙的基因型为aabbcc,丙的基因型为aaBBCC,故甲的抗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乙的抗性性状由隐性基因控制,且两对基因位于两对染色体上,A、C正确;乙和丙杂交无须考虑a基因,二者的后代为BbCc,根据抗性和非抗性的比例推知,B和C在一条染色体上,非抗性植株的产生是互换的结果,B错误,D正确。] 4.B [取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大多数个体基因型为Aabb、aaBb,极少数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aabb,即没有出现四种比例均等的基因型个体,该事实说明等位基因A/a、B/b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等位基因为连锁关系,又知Aabb、aaBb个体多,说明基因型为AaBb的雄性个体产生的配子Ab和aB多,另外两种配子AB和ab较少,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产生的新配子,也就是说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其基因位置表现为A和b、a和B连锁,因此,若图中染色体的编号5是基因A的位置,则a、B、b基因可能的位置依次是13和14、15和16、7和8,B正确。] 5.C [基因a控制合成酶1,在酶1的作用下,淀粉转化为蔗糖,故基因型aaBBDD的玉米微甜的原因是淀粉能合成为蔗糖,A错误;基因型为A_ _ _ _ _的无甜味,基因型共有2×3×3=18种,其他基因型为有甜味,具有甜味的玉米基因型最多有3×3×3-18=9种,B错误;假设超甜玉米的基因型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