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826089

花城版 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9课歌曲《悯农》

日期:2025-10-27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6次 大小:1667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花城,二年级,上册,音乐,教案,9课
  • cover
吟唱古诗词《 悯 农 》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 花城-出卷网-《走进音乐世界》二年级上册第9课 【教学理念】 本节课围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读中唱,唱中读,体会经典古诗《悯农》的语言美与音乐韵律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语文、历史、舞蹈等学科,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别展示等手段,让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运用“互联网+教育”优势,创设个性化的学习情境,丰富课本内容,拓展知识的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实现新技术支持下个性化学习。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在小学属于低年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有着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因此在二年级的音乐课堂中应采用有趣、直观的教学手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吟唱经典古诗词《悯 农》,让学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珍惜粮食,尊重他人劳动的优良传统美德。 二、过程与方法:视听结合,让学生在读中唱、唱中读,体会作品的语言美与音乐的韵律美。 三、知识与技能:能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并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悯农》。尝试用本首歌曲的旋律来唱唱第二首《悯农》词。 【教学分析】 《悯农》是唐代诗人李绅任端州(今肇庆)司马期间所作。歌曲《悯农》共8句,其中第3、4句和第7、8句是完全重复的乐句。每个乐句的句尾均使用了拖音和填充的创作手法,突出了诗歌的韵味,体现了作品的语言美与音乐韵律美的结合。 【教学重点】 通过读、唱体会这首作品的语言美与音乐的韵律美。 【教学难点】 模唱歌曲旋律,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平板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随着歌曲《悯农》伴奏音乐走进音乐室。 2.播放《悯农》伴奏,同时课件出示几张图片。 《咏鹅》《静夜思》《画》《春 晓》《悯 农》 3.师:同学们,请你任选一首唐诗有感情地诵读出来。 4.复习已学过的古诗新唱歌曲《咏鹅》《画》。 师:现在请大家聆听一首歌曲,然后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首歌曲给你的感受,再猜猜这首歌的名字。 生:略。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点燃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带着问题进行探究式学习。】 二、新歌学习 1.揭示课题《悯农》 师: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淼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生:齐声朗读歌词。 2.学唱歌曲 (1)听范唱 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都发自内心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老师和你们的感受是一样的,现在请听我演唱一遍《悯农》,请大家边听边挥动手臂,感受旋律线条。 (2)听辨乐句 师:同学们你听出这首歌共有几个乐句吗? 让我们一起听吧! 生:略。 (3)学唱旋律 A 听琴哼唱旋律 ,注意提醒学生坚持一个乐句换一次气。 B 感受歌曲高潮乐句情绪。(第一段平稳;第二段高涨) C找出歌曲中重复的乐句。了解音乐的结构,简化学生对旋律的记忆。 (4)吟唱歌曲 A 逐句学唱:跟着钢琴,逐句学唱歌曲。 B 引导学生用多种演唱方式来熟悉歌曲。(形式不同的接龙唱) C 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悯农》。 处理歌曲 【设计意图:感受古诗新唱依字行腔的特点,感受作品中的语言美与音乐的韵律美。】 三、拓展延伸 1.了解《悯农》的创作背景: 曾任端州司马的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千古,妇孺皆知。他在端州期间,除暴安良,兴修水利,减轻民众的劳役赋税,鼓励农业生产,使端州出现前所未有的生机。 2.引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