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874785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话说文体》课件(41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14494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话说文体,课件
  • cover
(课件网) 话说文体 夫才量学文,宜正体制。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 (《文心雕龙 附会》) 有才具的人学写文章,应当端正文章的体式要求。必定用情志作精神,用思想作骨髓,用文采作外在,用音律作情韵。 古人说 文体,是指独立成篇的文章体栽(样式),是某种历史内容长期积淀的产物,因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它反映了文本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属于形式范畴。文体的构成包括表层的文本因素,如表达手法、题材性质、结构类型、语言格式,以及深层的社会因素,如时代精神、民族传统、时代印记、作家风格、读者经验等。文体的特征及其划分,往往取决于某些因素的强化、突出或变异。每一种文体都具有其他任何一种体裁所无法取代的功能,以及审美效应。 文体就是表达的选择 近年来,高考作文以题意图新、人文关怀相标榜,使得高考作文在命题走向上具有开放、制约的双重性。即从作文的内容到形式,预留给考生自我的空间,同时又有限制的条件。因而,对于“话题作文”所造成的文体意识有所淡化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有了反思。作文命题形式及要求,已在悄然发生变化。具体到文体方面,有的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的要求文体特征鲜明等。我们有理由把这种趋势,看成一种强化文体要求的信号。 强化文体 近年来,《考试大纲》写作部分小有变化,将“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的表述,调整为“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载的文章”;去年,《考试大纲》再在发展等级上做出微调,将“揭示问题产生的原因”,表述为“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 考纲要求 这样的变化,应有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文体的要求有所规范。应用文体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固有格式,与考场作文文体要求或不相属,淡出考场是可以理解的。况且,书信、日记等常用应用文,与通常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相较,其主体内容的表达并无二致。其二,文体的备用相对自由。其“四文体”的既有说法,已不能概括备选的各种体裁形式,特别是文学体裁中的散文(以议论性的为突出),早为广大考生所青睐,实际操作上,时或逸出“四文”之间固有的界限。 应考策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即使是已为成法的文体,也有一个通变用巧的问题。有法而成规范,是符合文体要求;有法而成累赘,是背离文体法则。一方面,放开文体而文必守常;一方面规范文体而文当求新。   程济,陕西朝邑人,少与同窗高翔言志。翔言:“愿为忠臣。”济曰:“愿为智士。”明建文初,济出仕,上本言燕王有反意,人皆不信。明年果反,人皆信服。特升为翰林院编修。北兵素悍,南兵节节败退。 一步与一生 智士程济小传 惠帝朱允炆失国后事为明第一迷案,见《明史纪事本末》。后人陆人龙有《型世言》,该文见袭于第八回《矢智终成智 盟忠自得忠》。 建文四年六月,京城破,帝欲自尽,济劝之,乃削发为僧,济扮作道士,由宫中秘道出。二人乃以师徒称之。燕王入城,召素有名望者草诏以服众,时高翔在京任监察御史,与方孝孺同被召,二人严词以拒,王怒杀之,诛其亲族。而名士重臣,如状元胡广,学士解缙,编修杨荣、杨溥等,皆降之。济闻之,叹曰:高君果遂生平之志。燕王百计寻帝,二人乃往云南投西平侯沐晟。 至云南,幸沐晟忠义,藏二人于隐蔽之处。后沐晟卒,帝问济:沐晟一死,失了依靠,如何是好?济曰:人心难测,此地不可再留。乃隐于大理穷荒之处。   后帝静极思动,与济出游,路上传闻燕王暴卒于榆木川,洪熙继位,帝访问确真,乃释然曰:从此可以无忧矣。又十月,洪熙又亡,宣德登基,帝愈放心,与济一僧一道,遍游于天下。 十年后,宣德崩,正统即位,因其年幼,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