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2965775

冀教版(新)七上-1.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优质教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911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教版,七上,-1.7,有理数,加减,混合
  • cover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习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教学设计示例 有理数的减法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能力训练点 1.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 2.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美育渗透点 在小学算术里减法不能永远实施,学习了本节课知道减法在有理数范围内可以永远实施,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学生学法:探索新知→归纳结论→练习巩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和运算. 2.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积极参与探索新知,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以多种方式讨论解决.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计算(口答)(1);3+5 (2)-3+(-7); (3)-10+(+3); (4)+10+(-3). 2.由实物投影显示课本第42页本章引言中的画面,这是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比-5℃高15℃.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 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1题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基础.2题是一个具体实例,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把具体实例抽象成数学问题,从而点明本节课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师:大家知道10-3=7.谁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 生:(+10)-(+3)=+7. 师:计算:(+10)+(-3)得多少呢? 生:(+10)+(-3)=+7.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 (+10)-(+3)=+10)+(-3).  (1) 师:通过上述题,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正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