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2974021

12与妻书 教案 2022-2023学年中职高教版语文基础模块下册

日期:2025-05-09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26次 大小:2041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妻书,教案,2022-2023,学年,中职,高教
  • cover
《与妻书》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与妻书》是林觉民在1911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的晚间(4月24日)写给陈意映的,是林觉民在生死离别之际留给妻子的诀别书信。虽然已时隔一百多年,但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对国家的那份舍生取义的革命气度,依然令人动容。然而由于时代的原因,学生可能并不能真正产生情感的认同,对林觉民的选择也不能真正理解。本节课就是以此为重点进行讨论探究,带领学生走进烈士的心灵,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从而思考生死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价值观。 【课前准备】 第一课时,以自学与预习检测、疑难点拔为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与小组学习相结合理清大意,了解作者林觉民及本文时代背景,课堂上提出问题、疑难点拔,再进行检测与讲评,完成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抓住关键语句,体会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2.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3.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生死的意义,树立积极的人生价值观。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抓重点句品读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思考生命的价值。 2.难点:理解烈士舍家为国、舍生取义的情感历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本课时为第三课时 【学习过程】 一、画外音导入 画外音响起“浩气长存”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时,总有思想的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过渡】: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无数先烈,为了国家和民族,舍弃了自己的家庭和爱情,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妻书》的作者林觉民就是其中之一,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有同学发出不同的声音:(ppt显示学生随笔中的观点)“林觉民,扔下妻子儿子不管,死得一点价值都没有”。这也是大家在文章学习中出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本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一下。 二、爱不爱———体会本文的至情,理解作者对妻子的深挚情感 1.大家已经读过这封绝笔信,你觉得林觉民到底爱不爱他的妻子呢? 【明确】 “至爱” 2.文章哪些地方表现了这种“至爱”之情?找出你感受最深的片段,读一读,品一品其情感内涵。 【活动】学生朗读,品味;发言展示,说说理解和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精彩片断(配乐:琵琶语),并及时评价 【总结】:声泪俱下的倾诉;生死之的谈话;甜蜜生活的回忆;离家难诉的悲痛;灵魂相伴的期望……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妻书》的字里行间倾注了林觉民的一腔柔情,爱怜交织,悲痛欲绝,心如撕扯。他为妻子着想无微不至,用事实说明他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 三、为何不顾———理解烈士在家国之爱的两难选择中作出抉择的情感历程 【过渡】既然如此至爱妻子,为什么还要扔下妻儿不顾、勇于就死呢?林觉民是怎么想的? 【活动】学生结合文中语句思考,表达自己观点,教师及时评价。 【明确】 1.生逢乱世,朝夕不保 2.推己及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 3.不能独善,不忍天下人生离死别 4.牺牲一己,为天下人谋永福 所以,作者忍痛割舍对妻子的爱。不仅如此,他述说夫妻情怀时又用革命者的豪情激发妻子对天下人命运的关切。希望妻子能够理解,原谅他;嘱咐后事,自己“死无遗憾”,希妻子把孩子抚育成人,继承自己遗志。从这些说理与嘱咐中,可见林觉民的崇高思想和坦率胸襟。 【总结】林觉民极爱其妻,正是这种感情升华,才使他更“勇于就死”。正因为自己享受了爱情、家庭的幸福,所以希望“天下人”也能享受幸福。他为了天下人、为了民族、为了大爱,牺牲了个人的幸福,心怀革命、心怀理想、心怀民主,抱着必死之念毅然前行。 四、值不值———思考生命的价值,树立积极的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