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042214

【核心素养目标】第一课 生活在信息时代 教案

日期:2025-10-14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4次 大小:99028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核心,素养,目标,一课,活在,信息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科版(云南)信息技术三年级上第一课 生活在信息时代 教学设计 课题 生活在信息时代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技术 年级 三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2.理解信息无处不在和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 核心素养描述 信息意识:萌发、学习、应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 计算思维:在教师指导下,了解信息、信息技术。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及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信息社会责任:认识人类的信息活动及信息社会,了解信息的价值。 重点 理解信息无处不在和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 难点 理解信息无处不在和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的典故,出自《苏武传》中“苏武牧羊”的故事。汉武帝天汉元年,汉朝使臣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鞮侯单于扣留,他英勇不屈,单于便将他流放到北海无人区牧羊。十九年后,汉昭帝继位,汉凶和好,结为姻亲。汉朝使节来凶,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单于不肯,却又说不出口,便谎称苏武已经死去。后来,汉昭帝又派使节到匈奴,和苏武一起出使匈奴并被扣留的副使常惠,通过禁卒的帮助,在一天晚上秘密会见了汉使,把苏武的情况告诉了汉使,并想出一计,让汉使对单于讲:“汉朝天子在上林苑打猎时,射到一只大雁,足上系着一封写在帛上的信,上面写着苏武没死,而是在一个大泽中。”汉使听后非常高兴,就按照常惠的话来责备单于。单于听后大为惊奇,却又无法抵赖,只好把苏武放回。 上面的故事就是信息的传递。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生活中的信息。 思考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讲授新课 学习要点 1.无处不在的信息。 2.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 3.信息技术的发展。 我们的任务 知道信息就在我们身边,知道信息技术包括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等技术。 跟我做 1.无处不在的信息 我们生活在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人们的学习和工作越来越离不开信息,那么什么是信息呢? 信息可以用语言文字、符号、图像、数字、声音等来表示。 上课的铃声响了,给了我们上课的信息; 交通信号灯的红灯亮 了,给了我们停止前进的信息; 天上黑云滚滚,告诉我们暴风雨即将来临的信息 我们身边的信息 春 夏 秋 冬 升旗仪式 学习知识 看电视 听广播 信息无处不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想一想 看一看下面的图片(如图所示)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显示时间 禁止吸烟 指挥交通 天气预报 2.信息的获取、传递和处理 我们通过阅读报纸、看电视、听广播、上网可以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 我们和家人或朋友聊天、打电话可以让我们获得信息 我们点头、摆手、跺脚、摸鼻子、说话、唱歌等,一举一动都在向别人发出或传递着信息。 想一想 想想看,平时我们是用什么方式和途径获取信息的呢? 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途径都可以帮助我们获 取和传递信息,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从未像今天这样丰富。 现在人 们所使用的信息技术传递工具大多是在过去150年内发明的,可是在那之前的人们又是怎样传递信息的呢? 语言学家认为远古时代的人们用模仿自然界的声音(如风的呼啸声)和肢体语言来传递信息。 后来有个人很聪明,他为了记住一件事情就在绳子上打个结,每次看到这个结就会想起那件事情。当遇到大事就打个大结,遇到小事就打个小结,有几件事情就打几个结,这就是传说中的“结绳记事”。 随后人们又用火、烟雾、鸽子、旗语和鼓点等方式来传递简单的信息。 慢慢地,人们开始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记录发生的事情 最后人们发明了文字,发明了纸,人们开始用文字记录和传递信息 直到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人类获取、传递和处理信息的技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小知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