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098603

古诗词诵读《诗经·邶风·静女》课件(共25张PPT)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4954395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古诗词,2022,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 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叙事线索,体会感情。 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学习诗中运用的手法。(重难点) 教学目标 导(5分钟) 你会怎么表达自己很喜欢一个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诗经.静女》一起来体会千百年前的心动 静 女 诗经 《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共收入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7世纪)约五百余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 最初称“诗”,被汉儒奉为儒家经典,乃称“诗经”。(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诗》《书》《礼》《易》《乐》《春秋》)主题思想,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文体 风 即“国风”,是各国土乐,是《诗经》中的核心内容,和屈原《离骚》并称“风骚”,后泛指文学。 雅 是周朝王畿(周王朝直辖区域)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正统乐歌歌词,即所谓正声雅乐,分大雅小雅。 颂 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 根据音乐和表现内容,《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赋”“比”“兴”和“风”“雅”“颂”被合称为“《诗经》六义”。 文体 赋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即直接铺叙陈述排比,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 比 “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是《诗经》开创的修辞方法。 兴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即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物作铺垫,往往用于开头,如《信天游》中“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是《诗经》首创的修辞形式。 《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文体 《诗经》写作特点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 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缩词来状物、拟声、穷貌。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 四言为主,兼有杂言的句式 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写法 读文注音 sì shū yú chí chú luán fēi xún kuì tí yì wěi 姝 俟 隅 踟躇 娈 炜 怿 归荑 洵 匪 品读 静女 《诗经·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思(7分钟) 1.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谁的口吻来叙述的? 2.完成导纲上的表格,梳理古诗情节。 3.再读诗歌后你觉得男女主人公是怎样的性格? 学生展示 5分钟 诗歌描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诗歌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的? 评(5分钟) 一对青年男女相会的情景。 第一人称“我”的口吻,即男子的口吻。 约会过程 相关诗句 相候 相见 相赠 相悦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探究本诗的结构 男/女 人物形象 憨厚 诚实 痴情 男子 美丽 聪明 调皮 女子 思(7分钟) 1.第二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2.“说怿女美”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3.“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4.《静女》是如何运用“赋比兴”的?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学生展示 7分钟 评(10分钟)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这一章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例】一传十,十传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