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06277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蛤蟆跳井》教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7次 大小:138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六
  • cover
《蛤蟆跳井》教案 教学内容: 七年级音乐,第六单元,江淮乡情,欣赏《蛤蟆跳井》。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蛤蟆跳井》,让学生了解安徽民间艺术有关知识,特别是了解江淮流域特有的民间艺术。 2、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能积极参与各项音乐实践活动,主动探索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及其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探索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喜欢安徽民歌及其他文化,激发学生爱家乡的热情,弘扬民族音乐,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教学重点及难点: 欣赏《蛤蟆跳井》并了解花鼓灯艺术及花鼓灯锣鼓音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展示安徽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家乡的美,在学生惊叹声中告诉学生这就是我们的家乡———安徽。安徽不仅山美水美,歌更美舞更美。导入新课。 二、欣赏《蛤蟆跳井》 1、介绍花鼓灯艺人常春利:花鼓演奏家,艺名老蛤蟆。安徽怀远人。20世纪50年代时,中央歌舞团、北京舞蹈学校等单位都派人向他学习,文化部两次请他去北京传艺。《蛤蟆跳井》是他的代表作。引导学生想象,如:蛤蟆跳井时的方向、跳井时的动态、跳井时的情绪等。 2、花鼓灯锣鼓主要有:花鼓、大锣、大镲、小镲、小铛组成。(展示图片及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式)一曲花鼓灯锣鼓《蛤蟆跳井》生动的刻画了出蛤蟆跳跃、伸脚、鸣叫等活泼可爱的形象。花鼓灯的魅力还远远不止这些。(展示花鼓灯演出图片及视频) 3、师问:对这些图片熟悉吗?谁能说一说有关的知识?学生回答。 师介绍花鼓灯有关知识:花鼓灯是典型的民间广场艺术。起源于宋代,流传于淮河两岸的颍上、凤台、蚌埠、凤阳、怀远一带,花鼓灯以舞蹈、灯歌和锣鼓音乐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创造了汉族最完整系统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是中国汉民族民间歌舞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重要标志。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聆听了花鼓灯锣鼓乐《蛤蟆跳井》,对我们家乡———安徽的音乐有了初步的认识与了解。我们生在安徽、长在安徽,我们应该更多的了解安徽音乐,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多的去了解她。 五、下课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