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117042

花城版 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第10课 歌曲 《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表格式)

日期:2025-04-12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2816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花城,二年级,下册,音乐,教案,10课
  • cover
                    课 题 《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上课班级 二年级下册 上课时间 教学理念 这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区的游戏歌曲,作品虽然不大,但是音乐的速度、力度、情绪的变化却很丰富。在学习歌曲、演出歌曲的活动中能用这些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达歌曲的情绪和人物的心理变化;在做音乐游戏的活动中能用强、弱、渐强、减弱的力度来表现歌声,并帮助同班找到“宝石花”,进一步体验音乐力度的运用是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理念。这一课属于表现领域的内容,同时也渗透和关联着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领域。 教材分析 《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是一首加勒比海地区的游戏歌曲,歌曲主要由A段和B段两个不同风格的乐段组成,A段带有拉丁音乐中伦巴的风格,以“x xx x-”这一节奏型为音乐的灵魂变化。B段用常规节奏组成,乐曲方整,但是音乐的力度却不停地变化,节拍感很强。当音乐再现时,重复A段旋律,结束时用歌词“啦啦啦….”加上休止符组成的音乐对全曲做补充结束,表现了孩子们找到宝石花后的喜悦、兴奋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唱会《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并能选择合适的方式,随着音乐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表现音乐。 过程与方法 在学唱的同时,进一步复习和感受乐段的重复,复习力度记号能按照书本上的力度记号演唱歌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让学生感受帮助人的快乐,懂得主动去帮助他人。 教学重点 力度记号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根据歌谱的力度记号准确的唱歌曲。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双响筒、钢琴 教法运用 欣赏法、示范法、讲授法。 学法指导 欣赏、听讲、学唱。 基本环节 教师授课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过程(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在上课之前啊,老师想给大家看一段小短剧,你们来看一看这段短剧讲的是什么故事呢?(请出两位学生分别读玛利亚和玛利亚的朋友的台词;另请两位学生分别拿着小玩偶扮演玛利亚和玛利亚的朋友)师:原来啊,玛丽亚弄丢了她的宝石花,那杰克船长说了,要通过杰克船长的三个关卡,玛丽亚才能找到宝石花,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第一关是什么吧? 展开想象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初学新课 拿出小乐器,打出第一句切分节奏“x xx x-”,让同学们跟读歌词,随后引出A段旋律。掌握A段旋律后,师:老师觉得很好,恭喜你们已经闯过了第一关的挑战,那我们接下来看看第二关是什么呢?2.师:玛丽亚的宝石花丢了,那我们一起去帮助她回宝石花好吗?(播放音频,根据音频带唱B段歌词),在掌握了歌词以后,提醒学生要注意演唱情绪,玛丽亚弄丢了宝石花,她现在非常着急的想要找到它。3.力度记号的复习“F、P”以及渐强、渐弱。师:把所学的力度记号代入到第二段的歌词中去演唱(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力度记号)。师:玛丽亚终于找到了她的宝石花了,那现在我们一起来祝贺一下她吧!(用开心兴奋的情绪演出A再现乐段)旋律结构的学习,利用图形让学生有初步的概念,再引入课本‘A’、‘B’表示。 聆听、学唱歌曲;回忆强弱记号 感受乐曲的曲风与音乐力度变化 引导释疑合作学习 音乐游戏的玩法:1.准备一个“宝石花”,全班同学围成一个圈,选出一名同学站在中间,其他的同学把手背到背后,假装都藏着花的样子。2.第一遍游戏,歌曲进入A部分时,同学们随音乐开始唱歌,老师把“宝石花”交给指定的一位同学手上。3.当歌曲进入B部分时,站在中间的一名同学开始找“花”在谁的手中 。4.这时同学们演唱B段音乐。当找花的同学靠近手里拿花的同学时,大家用“>”唱;当找花的同学离手里拿花的同学远去时,大家用“<”唱;直到找到花在谁的手里为止,否则反复演唱这段音乐。5,.当找到“宝石花”之后,全体同学唱再现的A部分。6.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