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课《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花城-出卷网-(广东教育-出卷网-)的《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是加勒比海地区的游戏歌曲,歌曲主要有三部分组成的,A部分有8小节,4/4拍,A部分的音乐风格以“X XX X-”节拍的重音与音乐的重音是音乐带有一种动感。B部分为2/4拍,用常规的节奏组成,乐句整齐,但音乐的强、弱、渐强不断地变化,表现出寻找宝石花的过程,音乐的节奏感很强。当音乐重复A.部分的旋律,结束时用歌词“啦......”加上休止充分表现出玛丽亚找到宝石花的喜悦和兴奋之情。 学前分析: 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上我采用了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创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采用了故事导入的方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二、教学目的 1. 有感情演唱《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2.认识f-强、P-弱、<-渐强记号正确的演唱。 3.通过学习《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明白懂得帮助他人的快乐。 三、重点难点 1.歌曲B部分按照“f-强、P-弱、<-渐强”正确的演唱。 2.能背唱全曲。 四、教学过程 活动1 1.(出示PPT)故事导入。在美丽的加勒比海有一位可爱的姑娘,名字叫玛丽亚。今天,玛丽亚遇到了一件伤心....... 提问:知道玛丽亚发生了什么事情?(丢了心爱的宝石花) 2. 出示课题(哎呀!玛丽亚丢了宝石花)。 活动2(闯关的形式教学) 1. (趣味讲授)初听歌曲《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A段。 2. 学唱A部分 ①读A部分(示范念一遍、跟老师读一遍、跟伴奏读一遍)。 ②跟琴学唱A部分。 ③再听歌曲A部分,跟琴背唱A部分,通过第一关。 (得到一把钥匙......) 3. 初听歌曲《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B段。 4. 学唱B部分。 ①读B部分(示范念一遍、跟老师读一遍、跟伴奏读一遍)。 ②认识“f-强、P-弱、<-渐强”符号。 ③跟琴学唱B部分。(不带力度记号)师生接龙演唱--合唱 ④再听歌曲B部分,按照“f-强、P-弱、<-渐强”正确的演唱B部分,通过第二关。 5. 初听歌曲《哎呀!玛利亚丢了宝石花》A、部分。 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觉得和我们学过的哪一部分重复(相似) 6.学唱A、部分 ①音阶爬楼梯。(结束句“啦......”) ②读A、部分(示范念一遍、跟老师读一遍、跟伴奏读一遍)。 ③跟琴学唱A、部分。 ④再听歌曲A、部分,跟琴背唱A、部分,通过第三关。 (找到了宝石花) 五、游戏活动(表演) 1.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当玛利亚,A段时传宝石花,B段 时玛利亚寻找宝石花。 2.当我们玛利亚靠近宝石花我们大声唱、远离时就小声唱。 3.重复A.段时玛利亚找到宝石花我们就唱“玛利亚找到了宝 石花”,找不到就唱“丢掉了宝石花”。 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材是加勒比海地区的游戏一首歌曲,作品虽然不大,内容却很丰富。在教学环节抓住一个重点,那就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角色扮演、音乐游戏...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游戏环节是较难控制的,要让学生在游戏中做出正确的反应。整体讲,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了,学生也在游戏中收获了知识和快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