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183298

湘科版(2017秋) 一年级上册2.3、大自然中的发现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05-22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3次 大小:2201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科版,2017,一年级,上册,大自然,中的
  • cover
科目 科学 年级 一 班级 时间 2022.10. 31 课 题 3、大自然中的发现 第 1课时 总 8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1.认识物品的特征,初步感知自然界的物品分为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2.培养观察、比较、分类能力。3.会细致观察,如实描述,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自然的兴趣。4.爱护环境,不破坏环境,引导学生建立科学与技术的关联。 重 点 继续训练和巩固多种感官参与观察的方法,学习借助简单的工具———放大镜进行更细致的观察。 难 点 在观察比较基础上,对物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放大镜,塑料托盘,自己考察带回来的自然物品。 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1.师:“这么多天过去了,不知道同学们还记不记得观察物体需要用到哪些感官呢?”学生:“眼、耳、鼻、舌、手。”2.师:“这些器官分别是怎么帮助我们观察物体的呢?”学生:“眼———视觉———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触觉———光滑程度、硬度;耳———听觉———声音;鼻———嗅觉———气味;舌———味觉———味道”(学生可能回答的不会这么全面,老师需要进行补充)3.师:“这节课我们需要观察上节课采集回来的物品,但是我们不能随便观察,我们要向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去学习一下怎么观察物体”。(与达尔文考察活动对照,以故事来引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观察)。(二)活动1.观察我采集的大自然的物品1.教师先让学生学习使用放大镜,教师简要说明放大镜的功能:1.放大物体的影像———放大镜最主要的功能,把放大镜放于物体前适当距离即可从透镜内观看被放大的影像,留意物体实际上并没有被放大。2.聚焦取火———次要功能 在强光照射下,透镜的焦点部位会特别光猛,焦点部份便会变焦或着火。并警示学生“不要用放大镜对着太阳看,以免烧伤眼睛”;接着明确放大镜由镜柄、镜片和镜框组成;再用规范动作演示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方法———手持镜柄,眼看镜片中的物象,调整镜片距离物体的远近,直至看到清晰放大的物象。演示后让学生学着教师的样子进行观察,其他学生评判操作正确之处和注意改进之处。2.结合搜集到的岩石、树叶等,让学生先用眼睛观察,然后再用放大镜观察,说说有什么不同。3.指导制订观察计划:分组观察带来的大自然物品,讨论观察每个物体都有哪些特征,怎样观察,什么情况下使用放大镜,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指导学生组内成员怎样分工,并示范如何做观察记录)。4、学生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三、活动2.给它们分类1.确定分类的标准(一分为二)。2.自行分类,说说自己的分类理由,说出分类标准。3.展示分类结果,小组内交流,相互评价。4.扩大物品范围(由个人物品到全组物品)再次分类,强调分类时要统一标准。5.教师指导举例:将物品按照有生命和无生命划分。 四、活动3. 考察交流会1.小组进行考察汇报准备,组内整理观察、分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2.全班交流,问题汇总,鼓励提出新的感兴趣的问题。3.小结:在观察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或者只提出有趣的问题。科学家们就是这样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得科学不断进步的。五、拓展活动 来自大自然的艺术1.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艺术品。2.出示老师自己准备好的艺术品。(事先准备好,实物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3.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大自然的物品制作艺术品。课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作品创作,也可以利用机动时间带领学生进行创意制作与展示。4、整理材料,下课。 板书:大自然的发现物品简笔画(或贴画) 有生命的物品简笔画 无生命的      后记:学生很快发现树叶上有毛、有洞,对放大镜有兴趣。第六组能很快分类,且三类齐全。至于摆出动植物,学生反应慢,且缺少合作,受书本限制,想不出自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