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中的额吉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赏析,在哼唱民歌旋律的同时了解并热爱民族音乐文化,感受民族民歌的韵味,体验这首蒙古族民歌深情的美感。感受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思念之情,珍惜现在美好生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聆听、观看、赏析、演唱、声势、律动等多种方法,参与到对音乐的体验之中,感知音乐要素及其变化,想象乐曲所描述的场景,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3.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能用“lü”哼唱主旋律。感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所营选的音乐意境。 教学重点:1、体验歌曲宽广、深情的美感。 2、感受对母亲的深深眷恋和无限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通过欣赏、哼唱相结合感受歌曲的情境。 1、组织教学,营造氛围。 1、课前律动《草原英雄小姐妹》 师:同学们,这首蒙古族音乐既好听又有动感,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跳起来吧!(律动) 2、师生问好 2、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跳得很棒哦!全体同学请坐。 师:同学们,刚才跟着草原小姐妹,踏着欢快地舞步来到了辽阔的大草原上,感受了一番蒙古音乐的韵味。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聆听另一首蒙古族歌曲,听听这首歌曲的情绪、速度又是怎样的?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欣赏。 三、欣赏感受 (一)初步感受,获得感知。 闭眼感受第一乐段音乐,谈感受。(第一遍) 师:听完这段音乐,你感受到它的情绪是怎样的?速度呢?(板书:情绪、速度)生谈谈。情绪悲伤的音乐一般速度比较缓慢。 (2)再次感受,观看视频。 观看乌达木的表演《梦中的额吉》(第二遍) 师: 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歌手乌达木演唱的蒙古族歌曲《梦中的额吉》。(出示课题)额吉是什么意思呢?是蒙语“妈妈”的尊称。《梦中的额吉》也就是《梦中的妈妈》。乌达木为什么要选择演唱《梦中的额吉》呢?这背后有一个故事———在乌达木8岁时的一次演出,他的妈妈给他送去演出服,回家之前,小乌达木仍依依不舍的在妈妈的怀里磨蹭了好一会儿才分开,谁也不曾料到这却是乌达木最后一次能痛快的在妈妈怀里撒娇,回家的路上他的妈妈由于交通意外后来去世了,在这不久之后他的父亲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小乌达木成了孤儿。每当他想妈妈的时候,就做梦。也只有在做梦的时候才可以和远在天堂的妈妈相聚。在梦里,他时常唱起《梦中的额吉》。现在我们一起来观看乌达木是怎样用歌声打动观众的? ①师:你认为乌达木是怎样用歌声打动你的?生:乌达木通过歌声,表达对妈妈无限地思念。这一点深深地打动我。 (3)声势练习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梦中的额吉》A乐段。知道这首歌曲是什么拍子?(4/4拍子)师:大家可以拍打出这个声势吗?(随后出示声势图)师示范。(拍声势图)。全班一起练习。师:咱们一起拍打声势,再一次来欣赏音乐。 捻手4/4 O O O X: ‖ 拍手 O O X X O:‖ 拍腿 O X X O O:‖ 跺脚 X O O O:‖ (四)欣赏老师演奏马头琴《梦中的额吉》A乐段。(第三遍) 师:同学们的声势打得很整齐所以听起来很好听。今天老师带来了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谁知道是什么乐器?生:马头琴。(神秘地)。想不想看马头琴?(“变”出马头琴拿到学生身旁让学生观赏。)大家知道这种拉弦乐器为什么称为马头琴吗?生答:因为琴柄上方雕刻成马头的形状。(学生边观赏师边简介马头琴构造及音色:马头琴音色深沉、粗犷,听觉上有苍凉之感。) 这是蒙古人民最喜欢的乐器之一,老师也很喜欢马头琴,所以自学了一小段音乐,拉给大家听听,同学们就用这个声势帮老师伴奏。 欣赏老师演奏。 (五)分段欣赏及体验 1、分析节奏特点。(第四遍) 师:谢谢同学们这么整齐的伴奏!也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鼓励!老师还拉得不好,以后还需要多加练习。同学们,我们再次回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