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题 2.像与不像 课时 1 备课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科学思维:能用各种感官感知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所见到事物的形态特征。 探究实践: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获取有关遗传和变异的相关信息资料;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并尝试对同一现象作出不同的解释。 态度责任:通过研究遗传和变异现象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与交流;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 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征之一。 教学难点 对生物遗传和变异的认识理解。 教学准备 全家福(或一些家庭生活照片)、收集关于遗传和变异的谚语。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导入环节 1.老师请到了许多名人,一起参与到我们的课堂。看!第一位来到的是......(教师出示课件) 2.陪同他们到来的,还有他们的家人。可是,他们上台的顺序被打乱了,没有能够与他们的亲人对上号。 3.猜一猜,他们谁与谁之间可能是一家人呢? 小组讨论。 教师:你能说说你是怎样判断的吗? 生交流、汇报。 通过大家观察,在这四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之间都有很多相似之处。为什么父母与子女之间会有这么多相似之处呢?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课———像与不像,去揭开生命科学的神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观察四组家庭照片,发现父母与子女都有很多相似之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二、“找一找”活动 1.下面我们就进行这节课的第一个小活动!(教师出示课件) 结合自己家的“全家福”,同桌之间为一组,进行交流与讨论;(同位之间可以相互帮助找一找) (2)把你们找到的异同点写在交流记录表上。 教师:什么是“异同点”? 学生:不同和相同。 2.生开始活动和 3.在我们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通过全家福观察到我们身上的很多特征,这些特征都属我们的形态特征。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寻找自己全家福照片中家人间的存在异同,了解到其特征属于形态特征。】 三、调查活动 1.我们与父母之间除形态特征有相似之处外,在其他方面还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学生:性格…… 3.为启发大家思考,下面我们做一个小调查!请看调查问卷。 4.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提到了这样四个方面:性格、脾气、习惯、爱好。这四个方面虽然不像形态那样在我们身体上那么明显,但是它也是我们所表现出的性质,我们把它们称为生理特性。 下面我们就在生理特性方面对我们班的同学与父母之间进行一个调查统计。 5.通过我们调查统计表中的这些数据你能有什么发现吗? 生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父母与子女除形态特征存在异同,还有生理性特征也存在异同。】 四、总结概括 1.看来,在我们家庭中,具有血缘关系家庭成员之间都有这种相似现象,也都有不同现象,我们把这种相似的现象叫做遗传,把这种不同的现象叫做变异。 2.看一下我们科学书上是如何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定义的?(谁来读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生物的很多特征是可遗传的,明确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五、概念界限推广 1.遗传和变异是我们每个家庭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那么动植物界中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呢? 2.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动植物的家庭去看一看!教师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这属于哪一方面的?这是什么现象?遗产现象?还是变异现象?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3.通过以上这些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在动植物界有没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4.教师出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知道遗传和变异不仅仅体现在人上,动植物界中也有遗传和变异现象,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六、知识巩固 1.在很久以前,我们勤劳智慧的的祖先就观察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现象,他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