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课 《春天来了》 教材分析: 《春天来了》是一首欢快的德国民谣,歌曲为大调式,4/4拍,歌曲结构为A+B+A的一段体。歌唱了春天里鸟儿欢唱的热闹场景,也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赞美。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春》第一乐章、学唱歌曲《春天来了》,感受歌曲表现的美好景象,体会歌曲表达的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赞美之情。 2、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并唱准它的时值;能够用亲切,自然、有气息的声音准确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及A+B+A的曲式结构,了解重复和对比两种音乐创作手法,能够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认识附点四分音符、了解“重复”和“对比”两种音乐创作手法。 2、能够准确地、有气息、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1、了解歌曲的曲式结构。 2、能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1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你们感觉到了吗?谁能说说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春天的礼物呢?(学生交流发言) 2、复习回顾:你会唱哪些关于春天的歌曲或者吟诵关于春天的诗句呢? (师生一起吟诵/歌唱关于春天的歌) 教师:春天的美丽真是让人唱也唱不完,说也说不尽。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来学习一首春天的歌《春天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歌声中寻找春天吧。 二、歌曲教学: 1、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情绪。 教师:谁能说说这首春天的歌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轻松、愉快) 2、感受歌曲的节拍: 同学们看一看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谁能说出拍号的含义呢?下面让我们跟着音乐来感受一下歌曲的节拍吧: 听音乐,跟老师划帕子。 3、感受音乐的乐句: 教师:视唱歌谱,请同学们认真听,想一想歌曲有几个乐句组成?(提示:一般情况下四个小节为一个乐句。)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评价并引导学生用铅笔在课本上标出三个乐句的序号。 4、唱一唱组成歌曲的三个乐句。 教师:出示房子图片(同课后练习图片),同学们谁能用它们来表示歌曲的结构呢? 学生:上黑板用图示表示歌曲的结构。 观察:三个房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发表见解) 教师引导小结:完全相同的部分(乐句),在音乐创作中叫做重复;不同的部分(旋律),在音乐创作中叫做对比。 5、学唱旋律: 师生接龙视唱歌谱:教师唱重复句,学生唱对比句。 引导学生深入发现:对比句又使用了怎样的创作手法?(由两个相同的乐节组成。) 可见,重复是音乐中使用很多的一种创作手法,同学们可以借鉴学习。 较熟练后,师生尝试交换接龙唱。 学生跟琴声完整视唱歌谱。 6、认识附点四分音符: 教师:在歌曲的第一个乐句中,出现了这样一个音符1. 3同学们说一说这两个音符在演唱时长短一样吗?那个长,那个短? 教师图示法划拍引导学生视唱附点四分音符。 找一找:歌曲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附点四分音符?(学生找一找、唱一唱。) 感受对比:在歌曲中运用四分附点音符和单纯运用四分音符有什么不同?(教师用不同的方式演唱,学生感受表达) 学生跟琴声完整视唱歌谱,唱出四分音符的推动感,同时注意音乐中的停顿。 7、小组合作,自学歌曲。 小组同学合作,一半人视唱歌谱,一半人填唱歌词。熟练后交换,完全熟练后选择喜欢的段落演唱大家。(教师巡回指导,组织表演) 8、教师伴奏,全班集体演唱歌曲。教师聆听评价,纠错。 三、本课小结: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春天的歌也非常的优美动听。请同学们在课下认真观察歌曲的第二乐句,想一想这部分该怎么演唱?并尝试和你的组员唱一唱,在下节课表演给大家。 四、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总第2课时) 一、复习歌曲: 请小组同学表演唱《春天来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