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43031

【备战2014高考数学专题汇编】专题11:数学解题方法之换元法

日期:2024-05-01 科目:数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99次 大小:58082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数学,专题,备战,2014,高考,汇编
  • cover
【备战2014高考数学专题汇编】 专题11:数学解题方法之换元法 江苏泰州锦元数学工作室 编辑 3~8专题,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了探讨,从第九专题开始我们对数学解题方法进行探讨。数学问题中,常用的数学解题方法有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换元法、数学归纳法、反证法等。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或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通过引进新的变量,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把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把不熟悉的形式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把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等。 通过换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化代数式为三角式等。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换元的方法有:局部换元,三角换元,均值换元。 结合2013年全国各地高考的实例,我们从下面三方面探讨换元法的应用:(1)局部换元法的应用;(2)三角换元法的应用;(3)均值换元法的应用。 一、局部换元法的应用:局部换元,又称整体换元,是在已知或者未知中,某个代数式几次出现,而用一个字母来代替它从而简化问题,当然有时候要通过变形才能发现。 典型例题:【版权归锦元数学工作室,不得转载】 【点评】通过设z=a+bi(a,b∈R),将变为熟悉的复数恒等的问题。 例2.(2013年北京市文5分)已知点A(1,-1),B(3,0),C(2,1).若平面区域D由所有满足(1≤λ≤2,0≤μ≤1)的点P组成,则D的面积为  ▲  . 【答案】3。 【考点】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点到直线的距离,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分析】设P的坐标为(x,y),则。 ∵, ∴,解之得。 ∵1≤λ≤2,0≤μ≤1, ∴点P坐标满足不等式组。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得到如图的平行四边形CDEF及其内部,其中C(4,2),D(6,3),E(5,1),F(3,0), ∵, ∴点E(5,1)到直线CF:的距离为。 ∴平行四边形CDEF的面积为。 ∴动点P构成的平面区域D的面积为3。 【点评】通过设P的坐标为(x,y)由,将问题变为可行域问题求解。 例3. (2013年湖北省理13分)如图,已知椭圆C1与C2的中心在坐标原点O,长轴均为MN且在x轴上,短轴长分别为2m,2n(m>n),过原点且不与x轴重合的直线l与C1,C2的四个交点按纵坐标从大到小依次为A,B,C,D,记,△BDM和△ABN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 (1)当直线l与y轴重合时,若S1=λS2,求λ的值; (2)当λ变化时,是否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使得S1=λS2?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依题意可设椭圆C1与C2的方程分别为C1:,C2:. 其中,。 (1)略 (2)如图2,若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使得S1=λS2, 根据对称性,不妨设直线:, 点到直线的距离分别为,则 ∵,,∴。 又∵,, ∴,即。 由对称性可知,∴。 ∴①。 将的方程分别与C1,C2的方程联立,可求得, 根据对称性可知。 ∴②。 由①和②式可得③。 令,则由,可得。 ∴由③可解得。 ∵,∴。 ∴③式关于有解,当且仅当,等价于。 由,可解得,即。 由,解得。 ∴当时,不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使得S1=λS2; 当时,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使得S1=λS2。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转化思想的应用。 【分析】(1)略 (2)假设存在与坐标轴不重合的直线l,使得S1=λS2,设出直线方程,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求出M和N到直线l的距离,利用数学转化思想把两个三角形的面积比转化为线段长度比,由弦长公式得到线段长度比的另一表达式,两式相等得到 ,换元后利用非零的k值存在讨论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