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摇篮曲》教学设计 课题 《摇篮曲》 单元 四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 学习目标 学习歌曲《摇篮曲》,并能有感情地演唱。了解“歌曲之王”舒伯特的生平及代表作品,通过歌曲的学习掌握相关的音乐知识。通过聆听,使学生掌握《摇篮曲》中的附点音符以及装饰音的唱法,唱准大跳音程的音准。在实践活动中掌握四拍子。3、感受歌曲中柔情真挚的母爱,认识母爱的伟大,能够理解母亲,学会感恩。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艺术表现:了解艺术歌曲的相关知识。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创意实践:用有气息支持的连音唱法和以柔和、甜美的音色,舒缓,恬静,安逸的情绪学唱这首世界著名的艺术歌曲。文化理解:感受歌曲柔情、真挚的母爱,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重点 生用“轻、暗、柔”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 难点 装饰音的唱法;附点节奏唱法,节拍的强弱处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母爱! 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是什么?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 1、摇篮曲:摇篮曲也叫催眠曲。原指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所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音乐体裁。2、教师播放摇篮曲的诞生的故事 :只换得一顿晚餐的无价宝视频。3、作者介绍: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音乐家、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被后人评价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4、教师范唱:教师跟着伴奏音频完整的范唱并讲解———歌曲描绘了母亲唱着摇篮曲哄宝宝睡觉的情景。歌曲的速度中速稍慢,情绪安宁抒情。节拍是4/4拍,强弱规律为强 弱 次强 弱。5、旋律练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练唱并提出要求———*注意:难点1到ⅰ的八度的音准。*要求:演唱八度大跳音程时喉头要稳定,用气息支持声音,气息控制平稳,声音连贯,柔和保持高位置共鸣。旋律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哼唱旋律,找出歌谱中的附点音符和装饰音。歌词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词。歌曲分析: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歌曲演唱: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主题思想:曲调平静、舒缓、优美,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与希望。摇篮曲的特点:音乐力度:较弱、温存、亲切、安宁速度 曲调:缓慢、抒情、旋律平稳节拍节奏:多为6/8 3/4 4/4拍、律动整齐情绪 氛围:亲柔、甜美、宁静、温馨、幸福。 学生欣赏歌曲视频,试着说一说什么叫摇篮曲。学生看视频,了解摇篮曲创作的背景故事。学生听老师介绍作者,了解作者生平和代表作。学生听老师范唱歌曲,并回答:这首《摇篮曲》为我们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这首《摇篮曲》是什么拍子的?这种拍子的强弱规律是什么?学生跟着伴奏,按要求自己试着练唱旋律。学生跟着伴奏视唱歌谱,注意附点音符和倚音及休止符的唱法。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自己填词唱。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分析歌曲结构: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说一说歌曲各部分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学生带着合理的情绪,完整的演唱歌曲。试着说一说歌曲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