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596853

沪教版(上海)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3.2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4-11-27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2次 大小:414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溶解,教案,表示,定量,性的,物质
  • cover
《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能用溶解度比较物质溶解性的强弱;2.知道某些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3.学会利用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解决基本的问题;4.体会化学概念的严密性和图像的直观性,享受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材分析(含重、难点) 本课时是在学习了物质的溶解、溶液组成的表示以及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的基础上从量的角度对物质的溶解性强弱给予描述,从而得出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并着重探讨了固体物质在水中对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表示———溶解度曲线。本课时重点突出了对概念的理解和溶解度曲线的运用。从知识的体系上来讲,既是对物质溶解性知识的升华,也是对结晶现象学习的重要知识准备。重点:1.固体溶解度概念的理解;2.溶解度曲线的应用。难点:1.溶解度概念中四个要素的理解;2.溶解度曲线图中点的移动过程中化学量的分析。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直观绚丽的化学反应的现象,更喜欢动手实验,对概念的学习往往感到枯燥,晦涩。学习中一般只注重概念的记忆,大多不能真正领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容易造成学习的机械性和课堂学习效率的低下。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应针对这些特点,找准最近发展区,搭建“脚手架”,充分进行启发诱导,层层深入揭示概念的本质。对于溶解度曲线,比较直观,学生容易掌握,但往往会大意粗心,因看图不真切而造成解题失误,因此要特别注意学生读图能力训练和技巧的指导,从而真正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方法、手段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展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教学新课教学 倾听、思考学生齐读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后发言集体回答思考回答思考并回答齐读并背诵竞赛抢答对照表格进行判断,推选代表发言小组竞赛,游戏选择抢答回答并集体朗读学生抢答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 情境导入:如何比较生活中厨房的调味品食盐和蔗糖的溶解能力的大小?……看来需要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才能解决。投影展示:学习目标过渡:下面来研究化学中两种常用的物质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总结出比较物质溶解性的方法。活动一:学会比较固体物质溶解能力的大小 投影展示:分解任务,组织小组合作讨论问题情境:为了定量比较NaCl和KNO3的溶解性(即溶解能力)强弱,某同学设计了以下三种方案,你认为是否可行?说明原因。引导发现:看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强弱必须控制温度、溶剂的量相同,且都达到饱和状态的条件下比较不同物质溶解的物质的多少才科学和方便。投影问题:20℃时,在100g水中溶解NaCl和KNO3达到饱和状态时,测得溶解的溶质的质量。请学生比较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并尝试定量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引导总结: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追问:溶解度的含义,强化溶解度的四要素投影计算:根据溶解度推算溶质、溶液质量以及溶质质量分数引导发现:一定温度下的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关系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求法点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溶液中,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的值最大。投影展示:常温(20 ℃时)下,物质在水中溶解度不同将物质溶解性定性分类: 20℃时溶解度SS≥10g1g≤S<10g0.01g ≤S< 1gS<0.01g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并根据提供的物质溶解度进行分类过渡:根据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列表可以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化学上还可以利用溶解度曲线进行更直观的比较讲述:同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简介:溶解度曲线的绘制活动二:学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问题一、看趋势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 如: 。(2)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