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在生活中,学生熟悉燃烧的现象;在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学习中,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本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化学变化。本课题是对前面所学“燃烧”的意义进行深入了解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对高中阶段“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学习将起到铺垫的作用,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一座桥梁。 二、教学重、难点及解决措施 1、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 2、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解决措施:(1)通过探究实验帮助学生掌握燃烧的条件。 (2)通过互动实验让学生理解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 (3)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 (2)通过熄灭蜡烛了解灭火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增强环保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故事引入 【师】今天天气晴朗,小明的父母准备带着小明和一家人来一次有趣的露天烧烤,他们带着很多好吃的和器材,经过漫长的爬山,终于来到目的地。突然,小明爸爸惊慌的说:“遭了,没带打火机。”怎么办?今天的烧烤还有办法继续吗?火还有办法生起来吗?正当大家不知所措时,小明看着爷爷脸上戴着的老花眼睛,心中暗暗有了主意。 〖设计意图〗 生动的故事引入,自然。学生都见过做过的事情,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 【投影图片】展示本节教学目标。 (二)燃烧条件的探究 1.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小明的故事,请大家大胆的猜想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生〗回答。可燃物,氧气,达到一定温度以上(或其他) 2.实验一 分别去点酒精和水 【师】演示试验并讲解要点。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象?都可以被点燃吗? 〖生〗酒精可以而水不可以。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讨论、交流、回答。 (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 【师】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可燃物 【结 论 一】燃烧需要可燃物。 3.实验二 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用烧杯罩起来 【师】演示试验并讲解要点。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象? 〖生〗烧杯罩起来的蜡烛一会儿熄灭了。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生〗讨论、交流、回答。 (蜡烛燃烧消耗烧杯内的氧气,最后熄灭。) 【师】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要有氧气。 【结 论 二】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4.实验三 分别点燃纸条和进缠在铁棒上的纸条 【师】演示试验并讲解要点。 【师】同学们看到了什么想象? 〖生〗铁棒上紧缠的纸条点不燃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提升大家,铁是热的良导体。 〖生〗讨论、交流、回答。 (铁棒导热,把纸条受到的热传走了,纸条无法达到着火点。) 【师】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生〗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结 论 三】可燃物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对探究的热情。 (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3)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三)燃烧条件的总结 【师】文字和图片展示 〖设计意图〗 1、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将零散知识形象化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培养。 (四)燃烧概念 【师生总结】 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