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3717867

人教版九年级音乐上册 第四单元 《摇篮曲》教案

日期:2025-05-1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8次 大小:199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教,九年级,音乐,上册,第四,单元
  • cover
《摇篮曲》 教材分析: 《摇篮曲》是奥地利作曲家“歌曲之王”舒伯特的著名代表作之一。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第一乐段的两个乐句末终止音外,基本相同。旋律以级进为主,节奏平稳而有规律。歌曲充满了温馨,静谧的气氛。第二段开始时,出现了一个由附点四分音符构成的附点节奏∣×·×∣,突出了轻摇摇篮的感觉,加上装饰音的运用与前面的音乐形成了一定对比,使歌曲洋溢出浓厚的母亲对孩子无限慈爱的万千柔情。第四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重复,使歌曲的情感前后呼应,自始至终处于安详柔美的意境之中。 教学目标: 1、了解舒伯特的艺术人生及在世界乐坛上取得的辉煌成就与贡献。 2、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及气息连贯的方法深情地演唱歌曲。 3、感受《摇篮曲》的曲式结构、体裁形式、旋律风格。 教学重点: 能控制自己的声音,地用柔和、甜美、舒缓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情感。 教学难点: 唱好装饰音、附点音符。 教学方法: 体验法,交流法、听唱法、对比法等。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是一节示范课教学,学生不是自己所教的,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以一首歌、一个故事、一位音乐家作为切入点。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组织的实效性,同时增加课堂趣味性,调动每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中间穿插音乐的创作的小故事,使学生了解舒伯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演唱歌曲时以表现歌曲的情感为主线,在听、唱、看、比较中发展学生对歌曲中母爱的表现能力,知识技能学习与体验歌曲的情感中,感受这首歌曲的艺术魅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情感铺垫 师:愉快的40分钟又开始了,老师精心准备了几幅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课件1)。 学生欣赏。 师:看了这些图片,大家想一想都跟谁有关?你又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 师:是的,这些图片表达的就是一种亲情和母爱。妈妈把爱给了我们,我们更要爱妈妈。 三、导入新课 教师:老师非常高兴今天和大家一起来上这节音乐课,我们一起来学一首好听的作品、听一个好听的故事、还有了解一位才华横溢的音乐家,你们有兴趣吗? 学生:有。 四、新歌教学 1、聆听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教师:先请大家听一首歌,听后请大家说说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播放歌曲东北《摇篮曲》的片段) 学生: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教师:这样的音乐适合小宝宝入睡。(出示一张妈妈哄孩子入睡时的温馨的图片)大家平时有没有的睡不着的时候呢? 学生:有的。 教师:你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数绵羊、听音乐…… 教师:老师的方法就是听音乐,听舒缓的音乐,使绷紧的神经得到放松,马上就会进入梦想。 像刚才老师给大家播放的这首我国东北《摇篮曲》就非常适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外国的《摇篮曲》,这首摇篮曲是由奥地利的舒伯特创作的。听后请大说说这首歌曲的速度、情绪是什么样的? 学生:完整欣赏作品,听后说出速度:缓慢的;情绪:优美抒情的。 2、聆听舒伯特的歌曲《摇篮曲》。 教师:歌曲的特点说与刚才我们听的东北摇篮曲非常相似,我们再来听一遍歌曲,听听歌曲唱了什么,找一找书上的歌词与录音中放的有没有不同的地方。(再次播放歌曲课件,出示歌篇) 学生:再次聆听作品,并找出与书上不同的歌词。听歌曲后交流自己的发现。 3、学唱舒伯特的《摇篮曲》(阶段目标:用甜美、柔和声音以及连贯气息演唱歌曲)。 了解歌曲的结构(培养学生观察力)。 教师:熟悉了作品的内容,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有几句?我来弹,大家听(教师弹琴)。 学生:判断,一共有四句。 教师:最后一句与哪句一样? 学生:观察歌谱后找到答案,与第二句一样。 教师:第二句与哪句相似? 学生:与第一句相似。 教师:哪句的节奏出现变化了? 学生:第三句 教师:节奏比开始时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