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3807031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常见的意向物总结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59次 大小:509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常见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届高考语文古诗复习:常见的意向物总结 常见的意向及其情感 (1)草木类 梅———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受到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中的“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它不怕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 兰———清雅幽香,追求淡泊———君子 兰花因其幽香和优美,故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如兰交———志同道合之人,兰———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李白的《古风,孤兰生幽园》:“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耳,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渐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 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君子、隐士 竹具有“宁折不弯”的豪气和“中通外直”的度量,是中华民族品格的象征,竹的自然形态跟人的道德追求相关联。例苏轼《於潜僧绿筠轩》:“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是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评价。 菊———不畏权贵,淡泊名利———志士,隐士 菊开于深秋之际,本本分分守着志节,淡雅素朴象征着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隐士的性格,菊也成为文人淡泊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如郑思肖《画菊》中“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又如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草———触动忧思,思念绵绵———离别羁旅 草随时序生长,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古诗文中写离别远行、离愁别恨,常以草来寄托或映衬。例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落花一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 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落花”“流水”一去不返,常引起诗人对时光流逝、青春难再、人生无常的感慨,多用在惜春诗词中。 杨花———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 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杨柳———柳枝依依,缠绵悱恻———送别怀人 “柳”“留”二字谐音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故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杨柳有着袅娜的姿态,因而被赋与缠绵悱侧、哀怨凄婉的情怀。 松柏———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具有一种凛然正气,文人笔下的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例李白的“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 梧桐———悲秋之情———孤独失意者;引来凤凰———美好人格 秋天到来,梧桐树叶凋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例苏轼《卜算子·缺月挂疏桐》“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 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神话传说中,凤是神鸟,能引来凤凰的梧桐树,自然是祥瑞的植物,梧桐与美好的人格息息相通,后来发展成美好人格的象征符号。例《诗经.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 丁香———愁结不解———愁思 古人发现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包)极似人的愁心,所以常用此来表示愁思。例五代的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 桃花———芳华鲜美———春天的象征;比拟美人 桃花作为春天的使者,抒写诗人春之情结,以桃花比拟美人,将桃花作为美人的化身,盛赞青春女子的娇媚。例《桃花》“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又如《诗经》“桃之天天,灼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