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材料的漂浮能力》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准备部分,以古人造船为情境,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选择木材造船。在猜测的基础上,选带易拉罐、木条、铁丝等材料。第二部分:4个探究活动。活动一、水中漂浮的物体时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将材料分成可漂浮 和下沉两类。活动二、改变物体形状,它们还能漂浮吗 深入探究 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与形状无关。活动三、比较漂浮材料的漂浮能 力一样吗 这个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活动四、人们 利用材料的漂浮能力可以做什么 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试着改变沉入水中的材料的形状,让它们在水中浮起来。将科学探究的兴趣延伸到课后。 教学目标: 1.认识漂浮材料,知道材料的漂浮能力不同。 2.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定比较完整的探究漂浮材料的实验方案。 3.表现出对材料的漂浮性能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能大胆 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漂浮能力的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完成探究。 4.了解漂浮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人类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1.知道什么样的材料是漂浮材料。 2.不同漂浮材料的漂浮能力不一样。 教学准备: 学生1.完成前置性作业2.准备本课的材料包。 教师:与本课有关的实验材料和课件 师:同学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上课之前老师对大家提出几点要求,请大家认真听,大胆说,有序做,勤思考。好上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问题 1. 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语文课上学过一篇寓言故事 《铁罐和陶罐》,你能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许多年后陶罐为什么 完好如初,铁罐却不见了。 (引导生交流铁具有容易氧化的特点, 时间太长氧化的就没有了,而陶瓷具有耐腐蚀、耐高温的特点,所以成为了文物。) 对,陶瓷和铁是两种不同的材料,每种材料都有自己的特点, 今天我们继续探究材料的奥秘。 2.师:看,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物体(易拉罐、木条、 石块、铁丝、橡皮泥做的小船、泡沫板)就在你们桌子上的托盘里,看看都有什么。仔细观察他们是分别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交流。 教师补充泡沫板主要材料是聚苯乙烯,缩写PS,是一种由苯乙 烯聚合的无色透明的热塑性塑料,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应用于各种一次性塑料餐具。 3.师:如果把这些物体放入水中,你会发现什么 物体放入水 中之前老师有个小提示: (1)注意安全,要轻拿轻放,不要让水溅到桌面上; ( 2 ) 放 好之后,可以用桌上的毛巾擦擦手。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汇报你们的发现 师生总结:易拉罐、木条、橡皮泥小船、泡沫板漂浮在水中, 石块、铁丝沉入水底。 【师:为什么有的物体浮在水面上 而石块、铁丝却沉入水底呢 学生交流。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物体沉浮的秘密。】 二、 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师:请你认真观察漂浮在水中的物体,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预设: 1.改变漂浮物体的形状它还能漂浮在水中吗 2.它们的漂浮能力一样吗 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如果任意改变漂浮物体的形状, 它们还能漂浮在水中吗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生讨论,交流预设方法。 1.把易拉罐压扁 2.把木棒掰成小棒 3.把泡沫棒掰成小块 4.把橡皮泥小船团成球 5.把易拉罐剪成薄片 师:请根据你们方法改变它们的形状。如果需要使用剪刀或者 锤子要注意安全,也可以寻求老师的帮助。改变完成后把物体放入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是分享时间,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实验结果 组1:无论将泡沫板掰成多大的小块,放人水中后都能漂浮。 组2:将橡皮泥小船团成圆球,它沉到水底了。 组3:将木棒掰成小块,仍然漂浮在水中。 组4:把易拉罐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