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前两句,并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表现中来,感受和体验京剧之美, 能够产生对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 【过程与方法】在聆听、模仿、演唱的基础上,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唱腔,了解京剧的板式———西皮流水。 【知识与技能】聆听、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初步了解京剧的基础知识(了解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伴奏乐器、表现手法、人物行当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京剧之美, 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的前两句,并能积极的参与到音乐表现中来。 【难点】学习京剧演唱中:波音、甩腔、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能够按照西皮流水的板式为音乐伴奏。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电子琴,双响筒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课堂:师生问好歌 (二)新课导入: 1.进行京剧旦角的发声练习“波浪音”“螺旋音”练习,练习时配合手势动作。 练习结束后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两条发声练习与以往的发声练习有何不同,带给他们什么样的感受。引出本课:京剧学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2.欣赏京剧《红灯记》的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初步感受京剧的韵味。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欣赏到的京剧和我们印象中的京剧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区别在哪里?引出 (三)学习探究: 1.欣赏完视频后,教师提问:今天我们欣赏到的京剧和我们印象中的京剧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区别在哪里? 教师介绍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区别,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红灯记》的故事情节。 2.教师范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学生边听边思考这一唱段的起唱有什么特点,速度有什么变化。 教师讲解 强拍弱位置起唱 和 京剧板式 西皮流水 3.学生找到曲谱中 西皮流水板式的乐句,随老师学习打西皮流水板式的节奏。 4.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并在西皮流水板式的乐句击拍伴奏。 5.学习念白“奶奶,您听我说” 。学习时要注意:“奶奶”两个字一长一短,一重一轻,一上一平,后面四个字请跟老师标注的音调来念,要念出抑扬顿挫的韵味。 6.老师弹奏过门音乐,学生体会念白与唱段的衔接,并找准强拍弱位置起唱的关键点。 7.乐句学唱: (1)学唱“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一句,其中要注意“家”字波音的演唱,以及中间休止符的停顿要表现出来。 (2)接下来学唱“没有大事不登门”一句,其中要注意“大”字与“门”字中倚音的演唱。 8.在学唱的基础上,加上身段、眼神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京剧与其他歌曲的不同,感受京剧“唱、念、做、打”的基本功。 (四)表现音乐: 1.学生随音乐表现《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前两句随音乐演唱并加入身段动作,后面西皮流水的乐句击拍伴奏。老师在学生的表现中发现问题,并及时纠错。同时要给与学生正面的评价。 2.学生在表现时融入课堂小乐器“双响筒”,用“双响筒”为西皮流水乐句伴奏完整表现音乐。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出有针对性的点评。 (五)扩展延伸: 1.教师讲解在刚才的音乐表现中“双响筒”的作用:代替京剧鼓点的伴奏乐器。由此引出京剧知识: (1)介绍京剧文场、武场的主要伴奏乐器。 (2)介绍京剧的基本行当。 (3)介绍京剧的基本功。 2.欣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选段。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都有一颗红亮的心》,感受了京剧的魅力。京剧是我国的国粹,京剧博大精深,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的唯妙唯俏,老师希望大家回去之后继续寻找一下自己喜欢的京剧唱段,下次课带到课堂中来和同学们一起分享给。同学们再见! (七)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教学顺利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学些兴趣很浓厚,也能积极的参与音乐表现。孩子们掌握了波音、甩腔、一字多音的演唱技巧,能够按照西皮流水的板式为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