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学数学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14261721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说课稿
日期:2025-03-31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13次
大小:256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张
青岛
,
小学
,
数学
,
三年级
,
下册
,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
《植树问题》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五·四学制2011课标版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说课:说教材、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内容 《智慧广场-植树问题》是青岛五四学制三年级下册的内容。教材选取了在学校门前的一条小路一旁植树的素材,探究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规律。通过对生活实际的理解,学生感受到在一条直线上植树,会有三种不同的情况:两端都栽、一端不栽、两端都不栽;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线段图和手的直观展示植树的情况,从而自主感受规律的存在;经过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感知植树问题中的一些规律,抽象出其中的数学模型,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的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应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带来的一些便利。同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提到“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针对这一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借助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自主探索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灵活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全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总结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应用意识和探究意识。 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探究学习植树问题的过程中,获取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充分感受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带来的喜悦。 说重点难点 植树问题与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并不陌生。但是要从具体的事物中发现规律、找到规律,并进行建模。利用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操作、分析、发现、理解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感知、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操作感知法、引导探索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观察、分析、归纳发现并掌握植树问题中棵树与间隔数的规律。 在学法上,让学生通过“在生活中感知--在动手操作中找方法--在方法中找规律--在规律中学应用”一系列活动学会用数形结合等方法解决问题。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自主探究、交流发现棵树与间隔数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过程 为实现新课标中所提到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教育理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互动引入,初步感知 ( q8 S# G5 N$ y在教学中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息息相关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益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因此,我创设了学生互动的情境: 1.排队互动,引出“间隔” 2.唤醒经验,生活中的间隔 3.揭示课题 由简单易操作的互动活动引入本节课的学习,调动学生兴趣,初步理解“间隔”的概念,激发探究欲望为新知做铺垫。 (二)充分经历,感知规律 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动。 理解题意,明确信息 呈现主题图,学生找信息。 学校门前新修了一条长100m的小路,计划在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m栽一棵。如果两端都栽,需要多少棵树苗? 理解关键词,分散难点。 学生通过读一读、找一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7 . 10 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计算同步练习(无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2025-03-29)
7 . 12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体积计算同步练习(无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2025-03-29)
7 . 8 正比例和反比例同步练习(无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2025-03-29)
7 . 9图形的认识 测量同步练习(无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2025-03-29)
7 . 2 数的认识(2)同步练习(无答案)六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2025-03-29)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