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36348

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6课时)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5150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七,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6课时
    课题 第7章复习与小结 课时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通过系统复习使学生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教学难点 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再次备课 知识回顾例题讲解课堂小结作业设置 活动11、互相垂直两轴分平面为五部分互为垂直的两数轴把平面分为五部分,依次为一、二、三、四象限及坐标轴,这样平面内的任何一点不在象限内就在坐标轴上。2、坐标平面内点的特点P为坐标平面内的一点,过P作x轴的垂线,垂足所对应的数x即为该点的横坐标,过P作y轴的垂线垂足所对应的数y即为该点的纵坐标;表示为P(x,y), 象限内的点有xy≠0,坐标轴上的点有xy=0, 点在y轴右边,则x>0;在y轴上,则x=0;在y轴左边,则x<0。 点在x轴上方,则y>0;在x轴上,则y=0;在y轴下边,则 y<0。 坐标原点坐标为(0,0)活动2例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1 , 2a-1)在第四象限内,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解析:P点在x轴的下方,则2a-1<0, 得a<点到坐标轴的距离特点P(a,b)到x轴的距离为纵坐标的绝对值,到y轴的距离为横坐标的绝对值。例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3,4)到x轴,y轴的距离分别为( )A、3,4 B、-3,4 C、4,3 D 、-4,-3解析:距离为绝对值,为非负,因儿B、D错。 A对应错了,因儿选C。同一坐标轴上的两点或平行某一坐标轴的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特点。x轴上的两点或平行x轴的直线上两点其纵坐标相等,这两点的距离为横坐标差的绝对值;y轴上的两点或平行y轴的直线上两点其横坐标相等,这两点的距离为纵坐标差的绝对值;例3、已知 A(-1,2)B(1,2)C(1,-1),求AB、BC的长。解析:A与B两点纵坐标相等,则AB平行x轴,有AB==2;B与C两点横坐标相等,则BC平行y轴,有BC==3.平移点的坐标特点(1)平移方向与x轴方向平行:则对应点的纵坐标不变,横坐标都变化相应数值。(2)平移方向与y轴方向平行:则对应点的横坐标不变,纵坐标都变化相应数值。(3)沿其它方向平移。 找出一对对应点的坐标,如A(a,b) A(c,d)则B(x,y)经过平移后横坐标为x+(c-a),纵坐标为y+(d-b),可以看成沿平行x轴的方向平移,再沿 y轴方向平移;或看成先沿y轴方向平移,再沿x轴方向平移。例4、已知△ABC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5,3),B(1,2),C(3,2)经过如下平移后分别求出各顶点坐标△ABC沿x轴的正半轴平移2个单位。△ABC沿y轴的负半轴平移3个单位。△ABC沿某一方向平移后B点坐标为(4,-2)解析:(1)沿x轴平移,纵坐标不变,沿正半轴横坐标都增加2,则A(3.5,3),B(3,2),C(5,2)(2)沿y轴平移,横坐标不变,沿负半轴纵坐标都减去3,则A(1.5,0),B(1,-1),C(3, -1)(3)沿某一方向B(1,2)B(4,-2)∴c-a=4-1=3,d-b=-2-2=-4∴A(4.5,-1),c(6,2)活动3 练习 教科书 复习题7 第1、2、3题活动4 作业 教科书 复习题7 第4、5、6题 学生回顾点的坐标特征交流汇报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交流再独立完成学生交流师生共同完成 板书设计 第7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定义 点与坐标的关系 相关概念及特征 例题 课后反思课题 7.2.1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 课时 1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了解用平面直角坐标系来表示地理位置的意义及主要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解决问题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坐标系来描述地理位置.3 情感态度通过用坐标系表示实际生活中的一些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的认真、严谨的做事态度.通过学习如何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具体情景,灵活选用坐标系,用坐标表示地点. 教学难点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选取简便方法解决问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