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366457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5《山童》 ︳人音版 (五线谱)

日期:2025-05-15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235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山童,人音版
  • cover
第5课 《童心》 《山童》 课 型:欣赏课 教 材: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 教学内容:《山童》 授课年级:四年级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而创作的儿童合唱曲。 歌曲通过以第一人称出现的主人公———山童的耳闻目睹,展示了色彩绚丽、音响纷繁的山 间景物,生机盎然,诗意浓郁,更充满诙谐生动的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歌曲可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旋律跳荡,节奏活泼,表现了孩子快乐舒畅的心情和对美好景物的热情赞美,同时 又以多种多样的衬词,惟妙惟肖、有声有色地模仿了羊儿的踢踏鸣叫,河水的流淌喧哗,鞭儿 的挥动作响,呈现出一幅诙谐、生动的有声图画。这个段落的后半部分撷取前面旋律进行中由 “mi”与 “si”构成的纯五度音程,运用重复、模进的手法加以展开,最后乐句由低而高连续上行,喻示了由静到动、由暗到明的山间黎明的景象。 紧接着一个节奏舒缓、起过渡作用的乐段把歌曲引入第二个段落,这个段落的节奏平稳、音调起伏,同主音大小调频频交替,营造了优美恬静却又充满生气的、如梦如画的意境。 随后,一个由同音反复构成的节奏性间奏打破了山间的宁静安谧,随着太阳冉冉升起,万物苏醒,山林变得热闹起来,这就是歌曲的尾声。调性转为原调,速度增快,词曲的材料均分 别取自前面两个段落。最后再现了过渡性乐段并作了扩展,连续地用二分音符长音一字一音地 唱出歌曲的主题———童年多美好”。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山童》的聆听和欣赏,能感受音乐不同的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热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模唱、探究等方法,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引导学生从旋律进行的特点探究歌曲表现的音乐形象。 3、知识与技能:能够听出歌曲的三个乐段,并能听辨三个乐段的不同情绪,用律动表达。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所表现的童趣。 教学难点: 听辨歌曲的三个乐段及表达的不同情绪。 教具准备: 希沃课件、板述贴图、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课堂组织 师生问好 二、情境导入 1.听《童年》 忆“童年”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的歌名吗?关于“童年”你想到了什么? 2.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将跟随一位小朋友的脚步走进美丽的西南地区,体验他的生活,聆听他那美妙的歌声。 【设计意图:用《童年》作为课前聆听作品,请学生谈谈他们的童年生活,自然导入“童心”这一单元,引出课题】 3、完整初听———初步感受 1. 结合视频欣赏全曲 2. 初步感知,歌曲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师:歌曲借助山童的耳闻目睹,在我们面前展示了色彩绚丽,生机盎然,音响纷繁的山间景物,充满诙谐生动的童趣,令人心驰神往。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的呈现以及教师简短的解说,初步了解西南地区音乐,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歌曲内容。】 4、分段细听———深入体验 1. 完整聆听第一段歌词 师:小山童的生活快乐吗?我们一起再次感受他的快乐,聆听的同时思考两个问题。 (1) 歌曲的演唱形式的怎样的? (2) 歌曲可以分为几个乐段? 2. 第一乐段的细听感悟 (1) 感知这一乐段情绪 师:通过聆听,你感受到了小山童怎样的情绪呢? (2) 感受作品中描写的场景 师:空旷的大山里,河水轻快的流淌,一轮明月还挂在天上,这时,一个小牧童赶着羊群来到山上,他挥动着手中的羊鞭,好像要抖掉满天的星星。 (3) 随教师模唱前四句 (4) 装饰音的作用 师:同学们再来观察一下老师截取的谱例,谱例上有哪些装饰音? 师:这首歌曲汲取我国西南地区民歌音调因素创作的,旋律多处用了前倚音,下滑音,就构成了这首歌曲特有的风格,也表现了山区儿童的热情,活泼,俏皮的个性。 (5) 模唱象声词,展开联想 师:在唱这些歌词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师:作曲家正是运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