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下第三单元名著导读《儒林外史》人物之虞育德学案(教师版) 《儒林外史》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是这样:要么有才华有功名但是没有人品道德,如严贡生、匡超人这样的劣绅小人;要么有才华有人品道德但是没有功名,如杜少卿、凤鸣岐、牛布衣这样的高士豪侠;要么既没有才华功名又没有人品道德,如牛浦郎、权勿用、张铁臂这样的地棍无赖。还有极少数人,既有才华有功名又有人品道德,如范进、周进、虞育德、萧采等。其中尤以虞育德最受世人敬重,上至朝廷高官下至布衣百姓,无不对虞育德肃然起敬。 【相关回目】 第三十六回 1. 常熟的虞大翁在临终前将虞博土托负给祁太公,祁大公让虞博士给儿子教节。 2. 虞博士受祁公建议应考进学,娶妻,教书挣钱。 3. 虞博士受郑家之请去远村看葬坟,救下寻死的农人,给他为父亲殡葬的钱。 4. 虞博士上京会试没有中举,向尤滋拒绝皇上征辞,不故意让康大人举荐。 5. 虞博士中了进土,拒绝做进士,只想与家人自由度日。 6. 虞博士结识得杜少卿相助的武书,关照了他。 7. 虞博士和庄征君相知相交,并与祁家结亲报恩。 8. 汤相公拆卖了虞博士的房子,虞博士仍借钱给他典住处。 9. 虞博士面对伊昭和储信对杜少卿的抵毁,为杜少卿正名。 10. 虞博士关照并释放了被冤枉赌博而被关的端监生,端监生感激涕零。 第三十七回 1. 迟衡山邀请虞博士主持泰伯祠大祭,众儒生在南京参宴。 2. 泰伯祠祭祀按顺进行一排班、就位、行初献礼、行亚南献礼、行终献礼,行侑食礼,气势神圣浩大,众人欢声雷动。 3. 武书告诉少卿虞老师作为考官在考试时发现学生作弊没有当面告发,为其留足面子,不让学生道谢。 4. 武书告诉杜少卿虞博士把女儿嫁给管家,二人要独立成家时借钱关照。 5 为寻父亲走遍天下的郭孝子来到杜少卿住处,武书向他引荐尤知县顺路,杜卿被郭孝子感动,尊敬并照顾他。 第三十八回 杜、武、虞三人接济郭孝子,郭孝子勉强接受,去却陕西拜会曾用官职帮助守寡军妻的尤知县。 【人物介绍】 虞育德父亲与爷爷都是常熟一个镇上的教书先生,是小镇上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虞育德父母中年无子,便去求文昌帝君,梦见文昌帝君给了一张写着“君子以果行育德(君子想要有高尚的品德,也因如泉水一般行动果决。)”的纸条,便给之后出生的儿子取名为育德,字果行。三岁丧母,十四岁丧父。当地镇上祁太公看其不同常人,请在家里教书,并将自己才学传授于他。二十四岁应考进学,继续坐馆教书。祁老太爷帮他完婚,夫妇两个艰难度日。 王冕像是世外高人,游离在烟火之外;虞育德则是活在世俗里的,品行高洁的凡人。 人物形象分析: 善良厚道(善良有度) 一个姓郑的人家请虞育德去看坟,郑家谢了他十二两银子。坐船回来的路上,虞育德看到有一人跳河,忙叫船家搭救上岸。得知跳河之人是因为父亲病死家中无钱安葬,虞育德送给他四两银子葬父。任何时候,帮助别人都要量力而行,如果帮助会给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带来非常大的动荡,那这种帮助,就是不值得的,也只有让自己处在一个不那么难的位置,才能一直有去帮助他人的底气。(对比杜少卿) 虞育德的儿子娶了祁太公的孙女,虞育德将祁家陪送的使女配给自己的严姓管家。管家拿十两银子来交使女的身价。虞博士道:“你也要备些床帐衣服。这十两银子,就算我与你的,你拿去备办罢。”严管家磕头谢了下去。 后来严管家见衙门清淡,就要辞去,虞博士不仅给了他十两银子,还举荐他到一个知县衙门里做常随。 虞育德将老家的房子托给表侄汤相公照管,汤相公没照看好房子,反而把房子卖了。虞博士没有一句责备。汤相公找到南京说卖了房子没地方住,向虞博士借银子。虞博士说“是了,你卖了就没处住。我这里恰好还有三四十两银子,明日与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