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43705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教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1001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28.1,锐角,三角函数,2课时,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类比正弦函数,理解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进而得到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2.能灵活运用锐角三角函数进行相关运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进一步认识函数,体会函数的变化与对应的思想,逐步培养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是固定值这一事实,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演绎推理能力.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第2课时 共4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余弦、正切概念,知道当直角三角形的锐角固定时,它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直角边之比是固定值.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进行有关计算.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三角尺、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铅笔.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如图,在Rt△ABC中,∠C=90°.当∠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确定,此时,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确定呢? 探索新知 知识点一 余弦的定义 如图,△ABC和△DEF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D,∠C=∠F=90°,则成立吗?为什么?(出示课件4)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出示课件5) ∵∠A=∠D,∠C=∠F=90°, ∴∠B=∠E. 从而sinB=sinE, 因此. 教师归纳:(出示课件6) 在有一个锐角相等的所有直角三角形中,这个锐角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与直角三角形的大小无关. 如下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中,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 教师强调:从上述探究和证明过程,可以得到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任意锐角α,有cosα=sin(90°-α),或sinα=cos(90°-α).(出示课件7) 出示课件8,教师对照正弦、余弦的定义,对两个概念注意事项加以强调: 1.sinA、cos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造直角三角形). 2.sinA、cosA是一个比值(数值). 3.sinA、cosA的大小只与∠A的大小有关,而与直角三角形的边长无关. 出示课件9,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订正. 知识点二 正切的定义 如图,△ABC和△DEF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A=∠D,∠C=∠F=90°,则成立吗?为什么?(出示课件10) 学生自主证明,一生板演,教师巡视,并用多媒体展示. 证明:∵∠C=∠F=90°,∠A=∠D, ∴Rt△ABC∽Rt△DEF. ∴, 即. 教师问:当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大小确定时,其对边与邻边比值也是唯一确定的吗?(出示课件11) 学生独立思考后,师生共同总结: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是一个固定值.(出示课件12)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 出示课件14,教师问:如果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两个角的正切值有什么关系? 学生答:互为倒数. 教师问:锐角A的正切值可以等于1吗?为什么?可以大于1吗? 学生答:锐角A的正切值可以等于1;当a=b时;可以大于1,当a>b时. 出示课件15,学生独立思考后口答,教师订正. 知识点三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出示课件16: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统称∠A的锐角三角函数. 考点1 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求锐角三角函数的值. 例 如图,△ABC中,∠C=90°,AB=10,BC=6,求sinA,cosA,tanA的值.(出示课件17)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解答. 解:由勾股定理,得 因此, 师生共同总结:已知直角三角形中的两条边求锐角三角函数值的一般思路是:当所涉及的边是已知时,直接利用定义求锐角三角函数值;当所涉及的边是未知时,可考虑运用勾股定理的知识求得边的长度,然后根据定义求锐角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