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543709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教案

日期:2024-06-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13834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8.2.1,直角三角形,教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8.2 解直角三角形及其应用 28.2.1 解直角三角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和条件; 2.理解直角三角形中的五个元素之间的联系; 3.能根据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以外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解直角三角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索讨论发现解直角三角形所需的最简条件,了解体会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将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去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学建模”和“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认识到数与形相结合的意义和作用,体验到学好知识能应用于社会实践。并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是需要付出努力和劳动的. 二、课型 新授课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五、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直尺、三角板等. 学生:直尺、三角板.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2) 要想使人安全地攀上斜靠在墙面上的梯子的顶端,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一般要满足50°≤α≤75°.现有一个长6m的梯子,问: (1)使用这个梯子最高可以安全攀上多高的墙(精确到0.1m)? (2)当梯子底端距离墙面2.4m时,梯子与地面所成的角α等于多少(精确到1°)?这时人能够安全使用这个梯子吗? (二)探索新知 知识点1 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出示课件4) 如图,设塔顶中心点为B,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为∠A,过B点向垂直中心线引垂线,垂足为点C,在Rt△ABC中,∠C=90°,BC=5.2m,AB=54.5m. 根据以上条件可以求出塔身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夹角. 学生尝试解决: , 利用计算器可得. 教师强调:将上述问题推广到一般情形,就是:已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求它的锐角的度数. 教师问:在直角三角形中知道几个条件可以求解呢? 学生思考后,师生共同探究:(出示课件5) 在Rt△ABC中, 教师问:根据∠A=6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学生答:不能. 教师问:根据∠A=60°,∠B=30°,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学生答:不能. 教师问:根据∠A=60°,斜边AB=4,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学生答:∠B;AC;BC. 教师问:根据,AC=2,你能求出这个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 学生答:∠A;∠B;AB. 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6) 学生答:我发现了,在Rt△ABC中,已知一角或两角,不能求其它元素;已知一角一边或两边,能求其他元素. 教师强调:在直角三角形的六个元素中,除直角外,如果知道两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元素. 师生共同总结:(出示课件7)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叫作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cosA=,tanA=. 教师强调:解直角三角形的原则:(出示课件8) (1)有斜(斜边)用弦(正弦、余弦),无斜(斜边)用切(正切); (2)宁乘勿除:选取便于计算的关系式,若能用乘法计算就不用除法计算; (3)取原避中:若能用原始数据计算,应避免使用中间数据求解. 知识点2 知道两边解直角三角形 如图,在Rt△ABC中,根据AC=2.4,斜边AB=6,你能求出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其他元素吗?(出示课件9) 师生共同解答: 考点 已知两边解直角三角形(出示课件10) 例 如图,在Rt△ABC中,∠C=9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 该题属于已知两边求第三边和两个锐角的情况,有多种解题方法,学生尝试独立解题,之后进行比较,选出最简便的方法,并小结“已知两边如何解直角三角形”. 解: 出示课件11,学生独立解决一生板演,教师订正. 知识点3 已知一边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