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693184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科学下册1-4《给物体分类》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21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39次 大小:276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教科,2017,一年级,科学,下册,给物体分类
  • cover
4.给物体分类 【教材简析】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观察超市里货架上的商品图片,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物品的摆放都是有规律的,调查并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认识到分类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将前三课用过的所有物体进行编号、分类,并让学生按物体不同的特征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通过前面三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并且已经能从颜色、大小、形状、轻重、是否透明等方面对物体进行描述和区分。分类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的,面对同样的物体,分类的标准不同,结果便不同。本节课既是对前面学习内容的小结和巩固,又是对物体特征认识的深化。教科书研讨部分的两个问题都是指向分类活动。“我们根据物体的哪些特征进行了分类?”是引导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根据同一个特征进行分类时,我们的分类结果有哪些不同?”是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分类结果和细分标准。可将学生的分类依据和结果呈现在班级记录表中,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分类结果,不必追求结果的准确性和唯一性。 本课隶属于“物质的结构与性质”这一学科核心概念,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能根据物体的外部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通过课内活动,学生能够掌握比较与分类这一基本的思维方法,能尝试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方式认识物质。 【学情分析】 在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植物的叶进行了分类。学生已经知道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特征,对于同一属性,不同的物体表现不同。当学生面对众多物体需要分类时,孩子们会将分类标准、分类依据混淆,造成同一次分类时,可以把同一物体分到多个类别中,或者同一次分类,存在几个标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清晰、有序地对物质进行分类。同时一年级的孩子,面对多种材料时,会产生独自占有个别材料的想法。而进行分类活动时,应该把所有的材料放在一起,组内成员轮流按一定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摆放,整个过程不仅是对物体进行分类,也是培养小组有序合作及活动反思的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给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认识到物体的外部特征可以用来分类。知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可以清晰、有序地认识事物。 科学思维:能用对比的方法,比较事物外在特征,能更方便研究和区别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属性。 探究实践:在观察和比较过程中,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并尝试对不同分类结果进行分析。 态度责任:经历用不同特征进行分类的过程,产生对更多物品进行分类研究的兴趣,体会人们可以利用分类的方法整理来自世界的各种信息,并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观察、比较过程,能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难点:根据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尝试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班级记录表。 小组:乒乓球、小木块、大木块、塑料块、小橡皮、大橡皮、玻璃珠、塑料杯、小螺母、大螺母、学生活动手册。(物品均贴上序号标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1.找物品:出示超市物品专柜,请学生找牛肉、巧克力等物品。 2.提问:超市物品繁多,但我们总能快速找到物品,原因是什么? 3.引出:超市的物品都是分类摆放的,能方便我们寻找所需物品。 4.揭示课题:给物体分类(板书)。 【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学生早已在不知不觉中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了。通过超市货架的场景重现,唤醒学生生活中的分类经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给物体分类(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1个乒乓球、1块小木块、1块大木块、1块塑料块、1块小橡皮、1块大橡皮、1颗玻璃珠、1个塑料杯、1个小螺母、1个大螺母 1.课件出示10种物体,认识物体并编号。 2.提问:我们可以怎样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