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大象》《小象》对比欣赏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介: 《大象》是由法国作曲家圣.桑所创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中的第五首。《大象》这首乐曲取材于柏辽兹歌剧《浮士德的沉沦》和《风妖之舞》圆舞曲的片段。圣.桑将其改编为低音提琴和钢琴来演奏,来表现大象沉重笨拙的步伐和滑稽的舞姿。 《小象》是由美国亨利.曼仙尼乐队演奏的爵士风格的乐曲。乐曲轻松活泼,形象地表现了小象们玩耍嬉戏的情景。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在上学期积累了一定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常识,掌握了简单的节奏、节拍。 初步了解了三拍子和二拍子的节拍特点,能够根据不同的节拍进行身体律动。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唱游的积极性,在演唱、律动、合作中感知音乐。 三、教学目标: 1.审美感知:能建立速度、音色、音区与音乐形象的联系。 2.艺术表现:能听辨、听记、听唱乐曲的主题旋律,能区分三拍子和二拍子的音乐作品。 3.创意实践:在老师引领下进行音乐剧创意表演。 4.文化理解: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 四、教学重难点: 1.能区分三拍子和二拍子的音乐作品。 2.运用所学乐曲创编音乐剧。 五、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行为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前两节课学过的歌曲,请大家边演唱边律动。(复习《两只小象》《可爱的小象》)2.接下来,老师播放一首同样是描写象的乐曲,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刚才哪首歌曲的律动比较适合这段音乐呢?3.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只大象有什么特点呢?例如,它的体型?走路的速度?4.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描写象的乐曲,同样请你们用合适的律动表现音乐,同时感受一下两首乐曲表现的象有什么区别呢?5.请大家给这两首乐曲取一个名字吧(引导学生根据音乐要素特点命名《大象》《小象》 边复习歌曲,边根据不用节拍特点进行律动。聆听《大象》听辨乐曲节拍,用合适的律动表现歌曲。通过聆听《大象》体会音乐要素力度和速度的特点。聆听《小象》听辨乐曲节拍,用合适的律动表现歌曲。通过聆听《小象》体会音乐要素力度和速度的特点。6.对比两首乐曲表现象的不同,给乐曲起名。 接续式教学,通过复习歌曲巩固对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听辨能力。通过对比聆听听辨乐曲节拍,选择合适律动表现音乐,训练学生节拍听辨能力。通过聆听,感受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 对比欣赏 师:我们先来模仿这只慢慢的稳稳的大象,请同学们完整聆听《大象》,除了它的速度给你带来体型庞大的感受,你再来关注一下音色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乐器,低音提琴的音色带给我们低沉的感受。用“beng”模唱主题旋律,感受大象的庞大的形象。跟音乐感受乐段,不同乐段做不同的律动。根据动作联想,大象都做了什么? 1.学生完整聆听《大象》思考音色的特点。学生回答音色低沉。3.用“Beng”模唱主题。4.学生回答第一乐段在走路,第二乐段仿佛在跳舞,但是并不熟悉,第三乐段对舞蹈更加熟悉了,跳地更加自然了。 1.建立音色与音乐表现的形象之间的联系。2.引导学生完整感受音乐,根据音乐进行联想,把抽象的音乐与想象结合欣赏乐曲。 师:作曲家用低音提琴和钢琴创作出了一只稳稳的爱舞蹈的大象。我们再来听听脚步轻快的小象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完整播放乐曲《小象》)师:除了速度带给我们开心的感受,还有什么原因让我们感受到了小象的开心呢?这一遍请同学们关注一下音色、音区和《大象》有什么不同,变高了还是变低了?教师总结,原来不仅是速度的变化可以让音乐听起来更快乐、开心,音色的变化和音区的升高也可让音乐形象变得活泼轻快。师:你们听,快乐的小象唱起来了,它要去做什么呢?(填词演唱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