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753378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下第二单元第1课时《夫妻双双把家还》教案

日期:2024-06-05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32次 大小:12134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九下,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时《夫妻双双把家还》教学设计 课题 《夫妻双双把家还》 单元 二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清末流入安徽后,与当地的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相结合而发展成为新的戏曲剧种。其唱腔以板腔变化体为主,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优秀传统剧目,剧情描写了七仙女下凡并冲破重重阻力,与勤劳善良的农民董永结合的爱情故事。《夫妻双双把家还》是其中的一段男女声对唱,表现了董永与七仙女获得自由后,夫妻双双把家还的喜悦心情 学习目标 通过学唱、欣赏,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通过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知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背唱表演。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交流黄梅戏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知黄梅戏的唱腔特点,分析音乐要素与情感表达的关系。艺术表现:通过聆听范唱、试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创意实践: 能够有感情的演唱《夫妻双双把家还》,能够分角色背唱表演。文化理解: 在学唱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重点 通过聆听范唱、试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 难点 在学唱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教师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视频,教师提问:这是什么剧种?选自哪出戏?教师:我们刚才聆听的唱段是《夫妻双双把家还,选自黄梅戏《天仙配》 欣赏视频,根据提问回答问题。 开门见山,试听结合,点明主题。 讲授新课 教师进行黄梅戏简介: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清末流入安徽后,与当地的民间歌舞、曲艺音乐相结合而发展成为新的戏曲剧种。其唱腔以板腔变化体为主,用安庆地区方言演唱。黄梅戏代表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代表人物有严凤英、王少舫、韩再芬、马兰等。念白与板式特点(1)学习黄梅戏念白教师:请大家先来欣赏《天仙配》中的选段《路遇》,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黄梅戏的念白,听一听与普通话发音有何不同。教师播放黄梅戏《天仙配》选段《路遇》复听歌曲,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歌谱,从旋律、节奏和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感受、总结音乐。(2)简介黄梅戏的板式特点教师:接下来请听黄梅戏《经典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请大家注意每个越剧歌词由几个字组成,歌词的句式结构是怎样的?教师:黄梅戏唱词特点:多为七字句和十字句式,当然有时也可根据需要以七字句、十字句为框架进行压缩或增扩。教师:以一对上下为基础,以各种不同版式得连结和变化,作为构成整出戏音乐陈述的基本手段,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戏剧情绪。这种结构是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形式,称为板式变化体。3、学唱《夫妻双双把家还》(1)随琴演唱教师:同学们刚才对黄梅戏的唱词结构有了一定了解,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段家喻户晓的黄梅戏唱段,感受其优美的唱腔吧!教师钢琴弹奏《夫妻双双把家还》旋律,学生随琴哼唱旋律。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旋律中装饰音的唱法及乐句中的弱起节奏。(2)随伴奏演唱(3)探讨黄梅戏艺术风格教师:“像歌不是歌”的唱腔特点,如何才能表现出来?教师出示表格(4)介绍黄梅戏著名表演艺术家(5)分角色表演唱教师:黄梅戏是演唱何表演并重的地方戏曲,请大家来分角色表演吧教师播放视频,学生分角色模仿表演 1、学生了解黄梅戏: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清末流入安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