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901079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版九下第二单元第4课时《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音乐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7次 大小:121036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核心,素养,目标,人教,九下,第二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时《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教学设计 课题 《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单元 二 学科 音乐 年级 九年级 教材分析 中国评剧作品《刘巧儿》选段,作者王雁。据1943年袁静剧本《刘巧告状》和说书演员韩起祥的说唱《刘巧团圆》改编。剧本描写陕甘宁边区农村少女刘巧儿,自小由父亲作主与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亲,后其父贪图财礼,唆使巧儿退婚,嫁给财主王寿昌。巧儿不允,遂自己作主与柱儿订亲。刘父到县政府告状,地区马专员用群众断案的方式解决了这宗案件,使巧儿的婚姻如愿以偿。 学习目标 通过学唱、欣赏,在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2、通过学习评剧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知评剧的唱腔特点。3、能够用唐山方言,有感情的演唱作品。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学习评剧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知评剧的唱腔特点。艺术表现:通过聆听范唱、试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作品。创意实践:能够用唐山方言,有感情的演唱作品。文化理解:在欣赏过程中,增进对戏曲知识的了解;热爱、弘扬民族音乐,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重点 通过学习评剧知识、欣赏视频资料,感知评剧的唱腔特点。 难点 通过聆听范唱、试唱旋律、随录音学唱等手段,学唱作品。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评剧视频《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 观看视谱:你能听出这是什么剧种吗? 教师以视频导人,引导学生对剧种关注,为学习做淮备。 讲授新课 教师播放音频《巧儿我自幼儿许配赵家》,引导学生从故事内容,关注选段的梗概。通过交流,说出对选段的感受。出示唱词,准确了解选段内容出示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简介评剧《刘巧儿》中国评剧作品。作者王雁。据1943年袁静剧本《刘巧告状》和说书演员韩起祥的说唱《刘巧团圆》改编。剧本描写陕甘宁边区农村少女刘巧儿,自小由父亲作主与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亲,后其父贪图财礼,唆使巧儿退婚,嫁给财主王寿昌。巧儿不允,遂自己作主与柱儿订亲。刘父到县政府告状,地区马专员用群众断案的方式解决了这宗案件,使巧儿的婚姻如愿以偿。教师介绍评剧: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它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深受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教师播放评剧《乾坤带》片段,请学生谈谈感受教师简单介绍评剧的特点。介绍新凤霞9、聆听新凤霞其他的代表作《花为媒》之《报花名》,谈谈感受出示唱词,引导学生用唐山话读唱词教师播放音频,引导学生跟随录音学唱唱词第一句,感受剧种的语言魅力。集体表演 1、聆听音频:(1)唱段讲述了什么故事?(巧儿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2)说说你的感受?2、阅读唱词,了解唱词内容3、你知道这个唱段选自哪部戏吗?(《刘巧儿》)是哪个剧种?(评剧)学生了解《刘巧儿》中国评剧作品。剧本描写陕甘宁边区农村少女刘巧儿,自小由父亲作主与邻村青年赵柱儿订亲,后其父贪图财礼,唆使巧儿退婚,嫁给财主王寿昌。巧儿不允,遂自己作主与柱儿订亲。刘父到县政府告状,地区马专员用群众断案的方式解决了这宗案件,使巧儿的婚姻如愿以偿。学生了解评剧学生观看视频,了解评剧的艺术特点了解新凤霞聆听新凤霞其他的代表作《花为媒》之《报花名》,谈谈感受用唐山话读唱词11、聆听模唱:随范唱模唱唱词第一句演唱后其他同学给予评价与建议12、集体表演 初听歌曲.帮助学生建立对音乐作品的第一印象,加强对音乐美的感受。通过了解有关知识,学习唱词、感受并体验评剧的艺术风格传承历史,既往开来。通过表演,使学生进一步体验评剧的艺术魅力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有灿若瑰宝的优秀音乐文化,我们有责任继承、弘扬这些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