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4949562

15-2《答司马谏议书》课件(共36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85229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5-2,2022-2023,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答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 回顾历史,一些力图富国强兵的变法者往往遭到传统势力的阻挠,王安石也不例外。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这篇《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 王安石 诵读课文,分类归纳文言文基础知识。 掌握这篇驳论文章的反驳方法及语言特色。 结合时代背景,学习作者不畏责难、矢志变法的精神。 教学目标 王安石此次回信的原因是: , , , 。 (1)直接反驳,如“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⑦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④予自度不得脱 实行古代贤明君主的政策,用它来兴利除弊,(这)不能算是制造事端; 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 读书人所争论的(问题),特别注重于名义和实际(是否相符)。 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 汹汹:大吵大闹 书,古代文体,书信。 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体会本文的精神内涵,体悟中国文人的责任担当意识。 略:简略 上报:写回信。 ⑤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⑤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人主:君主,皇帝 议:商议 修:修正 学会有针对性地阐发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③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逻辑; 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临川人,曾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又称王文公。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两次出任宰相,坚持推行变法,世称王安石变法。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王安石又是著名的文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独特的成就,他主张为文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他的著作有《临川先生文集》、《王荆公诗文集》。 背景简介   北宋宋神宗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外交困。担任参政知事的王安石立志改革,推行新法,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司马光于熙宁三年(1070年)致书王安石,不遗余力地攻击新法,王安石当即答以简短的回函,进而写了这封信作为答复,表明自己改革的决心。 题解  ———答”即“答复、回复”之意。“谏议”则指的是“谏议大夫”这个官职,所以,“答司马谏议书”不能理解为“回答司马光规劝的书信”,而要作“回复谏议大夫司马光的信”来理解。 文体介绍 书,古代文体,书信。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例如《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与朱元思书》(吴均)、《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等。 强聒 重念 冀君实或见恕也 辟邪说 难壬人 不恤国事 胥怨者民也 会晤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度义而后动 guō chóng jì shù pì nàn rén xù xū dù wù duó 再三考虑。 读文正音 批驳 法则计划 揣度,估量,考虑 第一段 整体感知 第二段 交代写信的缘由。 针对司马光信中所指责的实施新法的弊端,逐一驳斥。    第三段 分析反对派对新法声势汹汹、怨恨、诽谤的原因,并表示对士大夫不恤国事、苟且偷安、墨守成规等保守思想的不满。    第四段 书信常规的结束语。   1.王安石认为自己与司马光对待国家大事的意见不合的根本原因是: 。 2.王安石此次回信的原因是: , , , 。 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2.重念蒙君实视遇厚 ,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