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4964227

青岛版(六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5.15放大镜活动探究(教案)

日期:2025-09-19 科目:科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42次 大小:1419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青岛,三制,2017,小学,一年级,科学
  • cover
放大镜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放大镜的结构和作用。 2.知道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正确使用放大镜。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放大镜的价值和意义。 2.培养用放大镜观察世界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相互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放大镜的结构和作用。 教学难点: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放大镜。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几千年前,古人们都喜欢收集透明水晶和宝石。你们知道它们都被用来做什么吗?(多媒体展示透明水晶和宝石的图片) 2.谈话:这些透明水晶和宝石都被用来制作各种饰品和一些工具(砚台、鼻烟壶等) 3.谈话:可是有一天古人们却发现这些透明水晶和宝石有一些特殊的功能,是什么功能呢?下面我们通过《放大镜》这节课来看一下吧! (二)探究与实践 1.谈话:古人们发现这些透明水晶和宝石有放大物体的作用。 2.教师讲述培根发明望远镜的故事。 13世纪中期,英国学者培根看到许多人因视力不好,不能看清书上的文字,就想发明一种工具来帮助人们提高视力。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做了不少试验,但都没有成功。 一天雨后,培根来到花园散步,看到蜘蛛网上沾了不少雨珠,他发现透过雨珠看树叶,叶脉放大了不少,连树叶上细细的毛都能看得见。他看到这个现象,高兴极了。 培根立即跑回家中,翻箱倒柜,找到了一颗玻璃球。但透过玻璃球,看书上的文字,还是模糊不清。他又找来一块金刚石与锤子,将玻璃割出一块,拿着这块玻璃片靠近书一看,文字果然放大了。试验成功了,培根欣喜若狂。后来他又找来一块木片,挖出一个圆洞,将玻璃球片装上去,再安上一根柄,便于手拿,这样人们阅读写字就方便多了。 3.谈话:那么到现代社会,放大镜变成什么样子了呢?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吧! 4.谈话:大家首先观察一下放大镜的组成。 5.学生观察放大镜。汇报观察结果。 6.归纳:放大镜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镜框、镜片、镜柄。 7.谈话:下面我们来使用一下放大镜来观察一下物体,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眼睛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8.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 9.提问:和使用肉眼观察相比,放大镜有哪些优点? 学生: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观察的更清楚。 …… 10.归纳:因为放大镜有放大的作用,因此使用放大镜可以使我们更清楚的观察到物体。 (三)拓展与创新 1.谈话:找一找,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同学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1:放大镜可以来观察动物,如昆虫观察盒。 学生2:放大镜可以帮助阅读。 学生3:我们可以使用放大镜观察一些植物。 …… (四)课堂练习 填空 1.放大镜由_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2.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_____、_____。 答案:1.镜框、镜片、镜柄 2.观察、阅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呢? (六)板书设计 探究与实践 拓展与创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