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 上。 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证明了生物的性状由 控制。 遗传因子 染色体 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组成成分 蛋白质和DNA 历史的步伐 DNA 染色体在遗传上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蛋白质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 20世纪20年代:氨基酸多种多样的排列可能蕴含遗传信息,没有发现可能蕴含遗传信息的其他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 20世纪30年代: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但对DNA的结构没有清晰的了解———意识到DNA的重要性,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仍占主导地位 挑战 ? 实验材料: 两种肺炎双球菌 多糖类荚膜 R型菌:菌落粗糙(Rough) 无荚膜,无毒 S型菌:菌落光滑(Smooth) 有荚膜,有毒,(人患肺炎,小鼠患败血症)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不死亡。 2.将有毒性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患败血症死亡。 3.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不死亡。 4.将无毒性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混合 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一)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 R型细菌无毒性 S型细菌有毒性 加热杀死的S型 细菌已失活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使 R型活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物质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必然含有某种促成这一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格里菲思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 “转化因子”是什么? △转化 是指一种生物由于接受了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DNA或RNA)而表现出后者的遗传性状或发生遗传性状改变的现象。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 在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哪些物质? 寻找转化因子: 但究竟哪一个才是转化因子呢? 实验过程: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DNA+DNA酶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R R R S R R S 多数 少数 DNA DNA纯度越高,转化越有效 (二)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 ———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S型活细菌 实验结论:“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等其他物质不是遗传物质。(纠正了一个生物界的错误的普遍共识) 思考: 1、加入DNA酶的组意图何在? 2、分析实验结果,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肺炎双球菌实验分析 1、遵循了严格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2、科学的思路: 发现问题 →提出假设 →设计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 ①体内转化实验 ②体外转化实验 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格里菲思, 体内转化实验 艾弗里, 体外转化实验 最关键的设计思路: 将蛋白质、其他物质与DNA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确定究竟谁是遗传物质。 艾弗里的实验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是,由于艾弗里实验中提取出的DNA,纯度最高时也还有0.02%的蛋白质,因此,仍有人对实验结论表示怀疑。 思维碰撞 有没有比细菌更为简单的实验材料?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新技术,完成了另一个更具有说服力的实验. 实验材料:T2噬菌体、大肠杆菌 噬菌体的结构模式图 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中60%是蛋白质, 40%是DNA 对这两种物质的分析表明: 硫是蛋白质的特有元素, 磷几乎都存在于DNA分子中 T2 噬菌体的特点:P44 ① 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② 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蛋白质构成,头部内含有DNA ③在自身遗传物质的指导下进行繁殖,原料来自大肠杆菌 ④ 子代噬菌体从宿主细胞裂解释放。 噬菌体 大肠杆菌 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 吸附 注入 合成 组装 释放 噬菌体借尾丝吸附在细菌表面 把DNA注入到细菌细胞 利用细菌的化学成分和酶系统合成出噬菌体的DNA、蛋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