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192331

【甘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第三章 第三节 认识数据结构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信息技术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05184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三节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信息科技 第3课 认识数据结构 教学设计 课题 认识数据结构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七年级 教材分析 教材介绍了抽象生活中的数据,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结构表格设计。学习完本课,学生可以举例说明生活中抽象的数据,知道数据的逻辑结构,可以设计数据结构表格。教材给出了丰富的示例,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容易。教材知识结构清晰,学生自主探究任务数量合适,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学习 目标 认识抽象生活中的数据; 了解数据的逻辑结构; 学会设计数据结构表格。 重点 本课重点是让学生设计数据结构表格,在自己设计表格的过程中加深对数据结构的认识。 难点 难点是数据结构表格设计的思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你知道什么是数据结构吗 教师: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存储、组织数据的方式,也可以将其看成有着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通常情况下,合理的数据结构可以带来更高的运行或者存储效率。 教师:人类主要依赖视觉和听觉获取数据。声、光信号是人的感官所能识别和接受的信号,但这种信号往往是模糊的、不精确的。计算机的特点是精准,高速,但计算机是采用二进制语言运行的机器,只会执行预定的指令。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复杂的现实世界转换为抽象的数据,再将数据转换为计算机语言,从而充分利用计算机来为人类服务。 学生:积极思考数据结构是什么?并尝试回答。 学生:了解认识数据结构的意义。 通过提问,导入本课学习内容。 讲授新课 一、抽象问题中的数据 教师:随着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扩大,非数值计算问题显得越来越重要。据统计,当今处理非数值计算问题占用了计算机90%以上的时间。这类数据无法用数学方法进行简单描述,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寻找实际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属性,并将其进行数学抽象。 自主探索 教师:介绍如下案例。 某校每个年级有12个班,分为三个层次:创新班、特长班和普通班。日常学生管理项目主要有跑操管理、早读检查、眼保健操检查、课堂表现评价、升旗仪式检查、安全教育检查、日常卫生检查、班级节能检查和常规考勤等,每天都有大量的数据产生。收集、分析这些数据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教师:针对这一案例,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寻找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属性,将其进行数学抽象,提出解决办法。 教师:在上述案例中,学校的日常管理项目多,记录的数据多,管理低效。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理清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属性,如表3-3-1所示。 主要特征属性管理项目多、数据多、分析数据难度大班级管理、跑操管理、早读检查、眼保健操检查、课堂表现评价、升旗仪式检查、安全教育检查、日常卫生检查、班级节能检查、常规考勤管理等 表3-3-1案例中问题的主要特征及属性 表3-3-2抽象问题中的数据 解决的办法需抽取的数据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人数、项目权重设计学生自主管理示范班评比办法,利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跑操分、早读分、眼保健操分、课堂表现分、升旗仪式分、安全检查分、卫生检查分、节能检查分、考勤分等 教师:根据问题的主要特征和属性,通过抽象问题中的数据,我们可以提出如表3-3-2所示的解决办法:一是成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二是制定自主管理示范班评比办法:三是采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 二、分析数据关系 教师:在现实世界中,数据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最基本的关系有三种,即线性关系、层次关系和网状关系。 线性关系。 教师:线性关系比较简单,每个数据有一个直接前驱和一个直接后继(第一个数据仅有后继,最后一个数据仅有前驱)。例如每个年级12个班就是一个简单的线性问题,如图3-3-l所示。 层次关系。 教师:层次关系上的每个数据有且仅有一个前驱(根除外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