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入欣赏 作曲者简介 陈刚 1935年生于上海,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之一。1955年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早在求学期间,他即以其与何占豪合作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蜚声中外乐坛。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何占豪 1933年出生在浙江诸暨的一个农民家庭,酷爱戏曲的何占豪学上了越剧。一次上海之行让何占豪无意中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并且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粱祝》。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乐曲简介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同时,作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概述特征 主题思想--爱情主题、封建势力主题、反抗主题 风格特征--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 音乐形象--小提琴代表祝英台,大提琴代表梁山伯,铜管乐器代表封建势力。 曲式结构--奏鸣曲式结构 内容及结构形式 引 子 春景 风和日丽、鸟语花香 呈示部 展开部 再现部 (主部、 连接部、 副部、 结束部) 主题再现 草桥结拜 爱情主题 a b a 华彩乐段 abaca 同窗三载 共读游玩 长亭惜别 十八相送 封建势力主题 小提琴反抗主题 英台抗婚 楼台相会 哭灵、控诉 投坟(最高潮) 化蝶 再现主部主题 思考题 1、《梁祝》由那几个部分组成,尝试着说出各部分故事情节; 2、听完《梁祝》后你印象最深的旋律是哪一段?它表现了什么情景?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分段欣赏 呈示部: 主部主题———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调。 副部主题--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的对比。音乐转入活泼、欢快的回旋曲。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描写梁祝同窗共读时的生活情景。(传说中祝英台女扮男装去读书,在途中与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这段音乐主题就是表现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时的情景。) 在这段快板过后,音乐转入慢板,副部主题中的结束部。在弦乐颤音的衬托下,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音乐表现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依恋之情。 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 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突然停顿下来,又转入慢板乐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