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373195

湘艺版 六年级上册《(演唱)风吹竹叶》教案

日期:2025-04-19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6次 大小:135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艺版,六年级,上册,(演唱)风吹竹叶,教案
  • cover
(演唱)风吹竹叶 教材解读 这是一首流传于福建长汀的闽西客家山歌,采用分节歌形式,歌词语言质朴,通俗易懂,顺口好唱。全曲八个小节,由两对上下句构成,后两句是前两句的变化重复。每句仅两小节,前紧后松的节奏型“XxXX”和它的变型“xxxxx.”贯穿全曲。整曲以第1小节“6562”为种子音调,运用同音承递、逆行和变尾等手法发展而成。各乐节之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起伏有致,发展自然。句尾衬字“噢”字的运用,加强了停顿感,也加重了语气,而且加强了前后的呼应。全曲音调高亢开阔,歌词生动形象,意境幽美,展现了居住在竹林深处的客家人怡然自得的生活景象。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现在心理都趋向成熟,他们的感知、理解能力更加丰富,对抽象事物思考也会加强,但在想象力上或许有所减弱,换句话讲,他们的表达方式与中低段有明显区别,他们更希望在小范围内讨论。所以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应该在语言方面有所改变,可以以成人式或直接式的对话提问,而且语言中要不时的加入幽默的成份。 教学目标 1. 能与同学合作,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风吹竹叶》,感受风吹竹叶沙沙响的美妙意境。 2. 能用简易乐器或模拟声响的形式参与到《风吹竹叶》多声部的表现中来。 3. 通过歌曲演唱及表现能让学生了解福建、台湾两地在音乐文化是一脉相承的,两地同根同源紧紧相连。 4、能用口风琴吹奏二声部旋律,并能其他声部合作。 5.通过自主合作、自主实践参与表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柔美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风吹竹叶》,感受风吹竹叶沙沙响的美妙意境。 2、歌曲中三个声部不同形式的合作表现。 3、每个声部均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一声部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福建长汀民歌《风吹竹叶》,我们跟随音乐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2、演唱情绪处理。 注意乐句间声音的连贯优美。 二、三声部学唱 1.师生合作。师唱三声部,生唱一声部。 2.生说感受。 3.出示三声部曲谱。 师:三声部因为有顿音记号的加入,使旋律与一声部对比更加短促。 4.学唱歌谱。 师:注意休止符的演唱(后半拍和前半拍休止要唱准确) 5.随乐唱词 歌词唱得短促有弹性。思考: 歌词“沙”像是在模仿什么声音 6.再唱词,巩固旋律 7.加入道具(白纸)表现 尝试用摩擦白纸发出的音效模仿沙沙的声音。 8.随乐用歌声和摩擦白纸音效参与表现。 9.师生合作一三声部形成双师课堂。 三、新授二声部 1、师加入二声部演唱 师:同学们,让我们 继续演唱,又有一位老师要加入我们的演唱,和我们一起合作完成这首歌曲。 2.出示旋律,找旋律特点 (一、三乐句的第一个音有区别,二四乐句相同,与一声部旋律结构相同) 3.生随乐唱谱 4.加入口风琴演奏 师演奏口风琴,生观察手型及指法 5.学习口风琴演奏(逐句教授) 用传屏技术加入学习。老师引导学生有控制的用气息吹奏。 6.完整演奏二声部。 四、分声部表现 分声部表现 1.第一遍: 随乐演唱一声部歌词 2.第二遍:随乐用口风琴演奏二声部旋律 3.第三遍:随乐用摩擦白纸加演唱的方式表现三声部 五、完整表现 1、分组表现 学生自选想要的方式 2、三师课堂 学生按自愿分组的形式与相对应的老师进行全曲合作表现。 六、相关文化拓展 1.福建民歌拓展 2.老师总结,下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