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446696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教案春到沂河》

日期:2024-06-2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3976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苏少版,四年级,下册,教案,沂河
  • cover
第二单元 田野在召唤 第一课时 月 日 总第 课时 欣赏《春到沂河》 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课教学内容是一首柳琴独奏曲《春到沂河》,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蕴含希望的季节。这首柳琴独奏曲正是描绘位于山东的沂河两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万物生辉的动人景象;表现了在田间愉快劳动的人们对丰收的展望,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乐曲采用了浓郁的山东风味的旋律,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曲中的引子和第一部分就是以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为素材,加以提炼和发展而成的。民歌音调分别在引子和第一部分中作节奏拉开和紧缩的处理,描绘了沂河两岸的大好春色,以及欢快热烈的劳动场面。 第二部分的旋律由中板转慢板,以山东琴书和山东柳琴戏为基调,加以演变发展。通过调式、调性的变化,以及演奏上用推、挽、吟、揉的技巧润饰曲调,使音乐更富韵味,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这一优美如歌的段落同其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变化再现,热烈、快速,以活跃、强烈的音响,表现了欢腾的场景。柳琴在乐曲尾部充分发挥了"夹扫"技巧的威力,使旋律在强而有力的和音衬托下,渲染了异常热烈的气氛。 2.本课学习认知了高音弹拨乐器———柳琴,它外形如琵琶,略小。是山东、江苏、安徽一带流行很广的民间乐器,也是柳琴戏及泗洲戏的主要伴奏乐器。柳琴的音色清脆、明快,音域广,音量大,效果热烈、粗犷,在乐队中担任主旋律声部,有很佳的效果。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五年级“欣赏课”,根据学生年龄、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等特点,我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现有学及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生理及心理认知规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围绕学生的音乐需求,采用了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赏析之中。 (三)教学环境分析 本节课欣赏内容丰富,需要视听结合完成教学内容,选择多媒体教室环境。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春到沂河》,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从而加深对《春到沂河》的理解与感受。 (二)通过欣赏《春到沂河》并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三)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与联想能力,提高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一)欣赏并感受《春到沂河》所表现的内容。 (二)通过师生欣赏探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教学流程 教唱歌曲激发兴趣   欣赏乐曲多维感知   创设情境了解沂河 复听乐曲划分段落 吹奏竖笛熟悉主题   知识拓展理解标意   课堂反馈自我评价 课堂小结深化德育 (二)教学过程设计 1.教唱歌曲激发兴趣 (1)教师表演,创设情境: 教师现场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创设音乐情境。 【设计意图:教师现场演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交流听后感受,回答歌曲情绪。 (3)教唱歌曲。 (4)初步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2.欣赏乐曲多维感知 (1)初听乐曲《春到沂河》利用课件进行展示。(点击课件,只有音响,没有图象)【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乐曲,充分发展学生的联想力和想像力】 (2)感受情绪 (3)根据乐曲的快慢、强弱,发挥想象。 (4)听辨演奏乐器。 (5)多维感悟,体验新知 ①为乐曲命名 教师:你们能根据乐曲所表现的情景为它起个曲名吗?(学生回答)刚才大家起的曲名与乐曲的意境都很贴切,这首乐曲作者起名为《春到沂河》,你是怎样理解春到沂河的?这个春不仅表示四季中的春,还表示一种喜讯,一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渴望。 【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②认知柳琴 在刚才的欣赏中谁听辨出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略)它是用弹拨乐器柳琴演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