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5524833

中职语文高教版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离太阳最近的树教案

日期:2025-01-07 科目:语文 类型:教案 查看:21次 大小:353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中职,近的,太阳,2课,单元,语文
  • cover
课题 离太阳最近的树 教学目标 运用对照和比较的方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着的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的感情和对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理解课文融平静的叙事和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材分析 重点:把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意蕴,体会作者深沉的感情。 难点:理解文章融叙事、描写于一体,寄寓丰富思想的写作特色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弥漫着绿意。绿色是地球的基本颜色,孕育着生命和未来。如果没有绿色,我们这个世界将是不可思议的。然而,就在三十年前,在西藏阿里,人们却亲手毁灭了他们生活里唯一的绿树。当代国家一级作家毕淑敏的《离太阳最近的树》,以平静而深沉的笔调为我们唱了一曲颂歌,但更是一曲悲歌。二、【检查预习】1、速读课文,给生字词注音,理解词义。 皱褶( ) 谷穗( ) 铁锨( ) 逶迤( ) 枝桠( ) 遒劲( ) 訇 ( ) 镂空( ) 尸骸( )2、圈点课文中不理解和理解不透彻的语句。三、【新授内容】(一)下面我们共同欣赏作者用心写出的这首歌,并思考: 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这种树什么样子? 2、为什么说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在歌颂什么? 3、这首悲歌悲叹的是什么?(二)(师生齐读) 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 红柳树。 2、那么这种树是什么样子,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酷寒和缺氧微笑。 3、这是属于什么表达方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运用了  A、拟人  B、 叙述  C、描写。 明确:叙述是记叙人物的行为、经历或事情的经过;描写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选 C、描写。 4、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红柳树,那么他要歌颂什么呢? 歌颂红柳树顽强的生命力。 师:它顽强的生命力在什么地方体现出来的? a 它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这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廖寂”。 b “对着高原和酷寒微笑”。 “微笑”一词写活了红柳树面对酷寒和缺氧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生动表现了其顽强的生命力。 c“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的如同钢筋混凝土。” d “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一棵傲然不屈的英魂。” e “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 这些都是歌颂红柳顽强精神的,文章是不是还歌颂了它的别的精神? 红柳还有哪些精神? f 奉献精神,它可以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当人们用它烧饭时,它“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四、【小 结】小结全课知识要点这是一首颂歌,作者包含感情地讴歌了红柳这一高原上的“精灵”。文中无一“赞”字,但却字字在赞,句句在颂,作者把自己的激情融注在字里行间,融注在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拟人之中。第二课时一、【复习提问】 作者采用了什么思维方式构思全文?二、【新授内容】1、红柳是高原上的精灵,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傲然不屈的精神,并无私的奉献着自己,尤其是它的强大根系所具有的内在力量,这就是作者为红柳写的颂歌,然而在歌颂的同时,作者就已预示了其结局,哪句话暗示了其结局? 学生找: ———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 ———曾以为”暗示了红柳的悲剧,为下文埋下了伏笔。 2、那么作者认为可悲的是什么?  红柳树惨痛的悲剧。 3、能固住泥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给高原带来生命的希望的树,最后却被挖掉了,这无疑是一出悲剧,但可悲的仅是这些吗? A:更可悲的是人们亲手毁灭了这离太阳最近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 B:而且人们没有意识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