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课时《夏日泛舟海上》 《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教学设计 课题 《夏日泛舟海上》《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 单元 6 学科 音乐 年级 八年级 教材分析 《夏日泛舟海上》是由作曲家威尔第作曲、费里斯填词的一首八三拍歌曲。歌曲结构规整,旋律流畅,情绪活泼,表达了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爱尔兰一首古老的民歌,原名为《海德堡》。德国故事片《英俊少年》选用它作为插曲。 学习目标 1、聆听与演唱活动中感受、体验歌曲所表达的人们喜悦幸福的心情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2、在聆听讲解、演唱歌曲、探究情感等活动中,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欢快而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聆听《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感受不同声乐作品表达的不同情感。3、掌握歌曲中的八三拍节奏,巩固对“、>、p、mp、f”等音乐记号的认识。能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较准确地演唱歌曲。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了解音乐与文化作品在描绘夏日景像上异曲同工之妙笔,感受其审美意境。艺术表现:启发学生用自然、流畅、舒展的声音演唱《夏口泛舟海上》,并能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创意实践:理解歌曲,用自然舒展的声音、真挚的感情表达歌曲意境。文化理解:体会世界名曲的委婉情绪,透过优美的旋律,感受人们对花开花谢,沧海桑田的人格化寄托,更好地体会歌曲的情感和内涵。 重点 学会用自然、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夏日泛舟海上》。 难点 掌握三拍子的特征及歌曲中音乐表情记号的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大海有博大的胸怀, 带给我们力量,带给我们信念;大海有磅礴的气势, 带给我们希望,带给我们幻想。让我们共同爱护我们的大海,热爱我们的家园大自然! 学生说一说:你见过的大海是什么样的? 激发兴趣,引出课题。 讲授新课《夏日泛舟海上》 作品欣赏:教师播放歌曲视频并讲解———《夏日泛舟海上》原是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著名歌剧《弄臣》中第三幕的选段《女人善变》的旋律,歌曲的旋律华丽、流畅,很受人们喜爱,后来费里斯为歌曲重新填词,成为这首《夏日泛舟海上》。作者介绍:威尔第(1813--1901)意大利作曲家,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幼时跟从乡村乐师学习音乐,之后经人资助赴米兰深造。教师范唱:教师跟着伴奏音频范唱歌曲并讲解———歌曲的速度:中速歌曲的情绪:情绪活泼欢快,富有跳跃性歌曲的节拍和强弱规律:八三拍子的节奏,强弱关系为强弱弱旋律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唱旋律并讲解———p 弱 > 重音记号mp 中弱 f 强 三连音 教师伴奏,指导学生练唱前四个乐句并讲解:一、二乐句与三、四乐句旋律完全相同,旋律模进下行。第五、六乐句与前四个乐句相比,旋律上扬了,更具有动感和活力。歌词学唱:教师伴奏,指导学生填词练唱并讲解———歌曲分为两个部分。歌曲分析:A段: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明媚的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B段:旋律线上扬,使人感觉动力性更强,充满活力。8、教师播放伴奏音频,指导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讲解———歌曲主题思想: 描写了夏日里,人们乘坐小船在海上尽情游玩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用欢快、活泼、充满活力地声音演唱。 学生欣赏歌曲视频并听老理由对作品进行介绍。学生观看图片,认识作者,听老师对作者进行螒,识记相关知识。学生欣赏教师范唱并回答:歌曲的速度、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拍子有什么特点?强弱关系?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认识p > mp f 等音乐记号。学生哼唱旋律,感受旋律的特点回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学生跟着伴奏唱一唱歌词并分析歌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