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844401

食端午 包粽子 (教案)-四年级上册劳动通用版

日期:2024-05-01 科目:劳动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29次 大小:145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端午,包粽子,粽子,教案,四年级,上册
  • cover
食端午 包粽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了解端午节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 2.掌握包粽子的基本方法,学会包粽子。 3.学习新的劳动技能,体验传统节日文化以及劳动和分享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包粽子的基本方法,能通过独立或合作的方式完成包好粽子 2.自己动手完成粽子的制作,通过劳动继承与弘扬中华传统节日文化。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回顾导入 1.教师提问:本周有什么节日 学生回答(端午节) 2.师生互动,抢答比赛,端午节的来历?端午节的习俗?学生举手抢答 3.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端午节的小知识:来历与习俗(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等。端午不仅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时令季节,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等) (二)讲授新课,了解端午节的粽子文化 1.粽子的来历: 粽子,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农历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江身亡。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引鱼虾来食。以后,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竹筒装米投江,祭奠屈原,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的由来。到了汉代建武年间,人们便以“菰叶裹黍(shǔ)”,做成“角黍”,世代相传,逐渐发展为我国端午节食品。 2.粽子的分类: 粽子的形状多,体现了不同地域特色。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也有南国风味的柊叶蛋黄肉粽(海南)、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 (三)实践准备:学习包粽子方法 1.作讲解,识材料 教师首先对包粽子的原材料进行一一讲解 包粽子需要用到的材料有糯米、粽叶、馅分为甜咸两种,咸粽子需要腊肉,糯米也要加入酱油调味,甜粽子需要用到红豆和腌好的蜜枣,细线,用到的工具有盆、锅、剪刀 2.观图片,准备馅 通过图文并茂的ppt来学习如何准备粽子的馅(由于场地时间原因,课堂上教师直接用处理过的材料) 粽叶处理:包之前用清水清洗,再用开水加盐煮30秒杀菌,再次清洗第二遍,用剪刀修掉两端不整齐的部分。 糯米:糯米提前用温水浸泡六小时,期间翻动一次,以便糯米更好的浸透水分,然后捞出沥干水。咸糯米在沥干之后用酱油搅拌均匀备用。甜糯米加入红豆、白糖搅拌均匀备用。 内馅:咸粽子准备好腊肉煮熟,用刀切小块备用。甜粽子准备好红枣。 绳子:用于固定粽叶,捆好粽子。 3.看微课,学操作 教师播放“包粽子”微课,学生观看,教师同时板书归纳步骤 (1)粽叶分清正反面,正面朝上摊在两手中,双手外翻,将粽叶卷成圆锥状 将卷好的粽叶卡在左手虎口,虎口面向自 己,有长尾巴的一边靠外; 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叶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腊肉或者红枣放在米上,再盖上一层米,压一压; (2)将叶尾盖下来,在合口处用右手将叶尾捏笼,盖顶形成等腰三角形 将多余叶尾上卷 (3)将细线卡在虎口下部的圆锥,往上绕过盖顶来回两圈,系牢(线圈正好一边两个角对系) (4)将多余的叶尾剪掉,这样一个四角菱形的粽子看上去较漂亮点。 (5)将包好的粽子放入锅内,加入冷水,水量没过粽子2厘米左右,点火开煮。水开后把锅里的粽子换下位置,再慢火煮一小时即可出锅。 (四)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劳动 1.教师将学生分成各小组,发放原材料及工具 。 2.教师巡视并指导学生,制作过程中拍摄学生劳动照片 3.分组派代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