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590293

【金版学案】2014-2015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课时检测:第3章 章末知识整合

日期:2024-06-16 科目:化学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3次 大小:6799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知识,章末,3章,检测,课时,同步
  • cover
化学·必修1(人教版) 专题一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应用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应用。常见的金属活动性顺序如下: (1)解释不能用铁制容器配制硫酸铜溶液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 (2)验证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应选用的溶液是 _____。 (3)从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写出一条即可): _____ _____。 解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排在(H)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H2,位于前面的金属能够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及金属与酸的反应剧烈程度,可以鉴别两种外观相近的金属,如根据与等浓度的盐酸的反应剧烈程度不同可以区分Mg和Zn。 答案:(1)Fe+CuSO4===FeSO4+Cu (2)稀盐酸(或稀硫酸,ZnCl2溶液等) (3)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大部分位于前面的金属可以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变式应用 1.(双选题)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金属都能与盐酸发生置换反应 B.根据金属与酸反应置换氢的难易可比较金属的活泼性 C.金属都能导电 D.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越少,其还原性越强 答案:BC  由锌、铁、铝、镁四种金属中的两种组成的混合物10 g,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则混合物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  ) A.锌         B.铁 C.铝 D.镁 解析:若反应金属的化合价均为+2价,则金属的物质的量即为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为11.2 L/22.4 L·mol-1=0.500 mol,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10/0.500=20,由于Al为三价金属,故可将Al表示为“Al”,该整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由于相对原子质量小于20的只有“Al”,故混合物中一定含Al。 答案:C 名师点睛:平均值法是根据计算所得平均值介于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进行判断的,因此,得到平均值是应用该方法的一个重点。若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是按二价金属计算得到的,则一价金属钠,三价金属铝等均需转变成二价,此时可将“2Na”、“Al”看做一个整体,该整体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46和18。 ?变式应用 2.有Mg、Al、Fe、Cu四种金属,若两两混合,取混合物26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H2 11.2 L,求此混合物的组合方式最多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1 mol 氢原子对应1 mol e-时,Mg需12 g,Al需9 g,铁需28 g,Cu不反应,当两两混合时,混合物中若有Mg,则另一种为Fe或Cu;若有Al,则另一种为Fe或Cu。 答案:C 专题二 有关“铝三角”及其应用 1.“铝三角”。 2.应用。 (1)制取Al(OH)3。 ①Al3++3NH3·H2O===Al(OH)3↓+3NH; ②AlO+CO2+2H2O===Al(OH)3↓+HCO; ③Al3++3AlO+6H2O===4Al(OH)3↓。 (2)识别图象,具体分析见下表。 操作 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 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 NaOH溶液中逐滴加可溶性铝盐溶液至过量 盐酸中逐滴加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渐少→消失 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 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 无沉淀(有但即溶)→出现沉淀→渐多→最多→沉淀不消失 图象 离子 方程式 Al3++3OH-===Al(OH)3↓ Al(OH)3+OH-===AlO+2H2O Al3++3NH3·H2O=== Al(OH)3↓+3NH Al(O H)3+NH3·H2O不反应 AlO+H++H2O=== Al(OH)3↓ Al(OH)3+3H+===Al3++3H2O 2AlO+CO2+3H2O===2Al(OH)3↓+CO CO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